蔡锷 1902年11月,蔡锷又考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蔡锷虽未参加同盟会,却受到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的影响,暗中与同盟会保持联系,对革命党的活动给予同情和协助。蔡锷任全国经界局督办。最初,蔡锷对袁世凯抱有幻想,认为他“宏才伟略,群望所归”。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使蔡锷气愤已极,他决心以武力“为四万万人争人格”。1915年11月,蔡锷秘密离京赴津,旋以治病为名东渡日本,后经台湾省、香港、越南,于12月19日抵达昆明。
曹锟 1919年12月冯国璋逝世后,曹锟成为直系的首领。1923年6月,曹锟派人对黎元洪进行恐吓,迫使黎元洪逃往天津,又派王承斌将黎元洪乘坐的火车在天津杨村站扣住,直到黎元洪交出大总统印并签署辞职书后才放行。1923年10月10日,该宪法由曹锟颁布实施。曹锟就任大总统后,直系的实权转由吴佩孚操控。1938年5月17日,曹锟在天津因肺炎而病逝。因其保持民族气节,国民...主席林森在1938年6月14日追赠曹锟为陆军一级上将,并发布褒扬令。
徐世昌 徐世昌,中国清末官僚,北洋...总统。1879年徐与袁世凯结为盟兄弟,得袁资助北上应试。辛亥革命爆发,徐力主起用袁世凯镇压革命。1914年5月袁世凯任命徐世昌为国务卿,冯国璋次年袁公开推行帝制,徐以局势难卜求去,退居河南辉县水竹村。因要求讨袁护国军停战议和遭到拒绝,徐任职仅一月即力荐段祺瑞继任。1918年10月徐世昌经皖系操纵的安福国会选举为总统。在北洋军阀各派系的斗争中,徐世昌惯以元老身分和居间调和者的角色因势操纵。
直奉战争 后为扩张势力,矛盾趋于激化,1922年4月上旬,奉军开入山海关与直军对峙,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1924年9月15日,张作霖以反对直系发动江浙战争为由,出动6个军及海、空军一部,共计约15万人,分两路向山海关、赤峰、承德发起进攻。14日奉军克石门寨,山海关直军正面阵地动摇,吴佩孚被迫放弃自海路运兵攻击奉军后路的计划,临时抽调精锐部队增援山海关战场。
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由此成为全面控制北京中央政权和部分地方政权的政治...集团。次年,孙中山反袁起义失败,袁世凯当选为正式大总统,北洋军阀进入鼎盛时期。不久,袁世凯称帝败亡,北洋军阀一分为三,形成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三大派系,为争夺北京中央政权和各省地盘展开激烈角逐。12月,退回关外的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所部列入国民革命军序列,北洋军阀历史宣告结束。
护国战争 编云南陆军为护国军第一、二、三军,由蔡锷、李烈钧分任第一、二军总司令,统兵出征;唐继尧兼任第三军总司令,留守云南,护国战争正式爆发。洪宪帝制护国军以夺取四川为首要目标。3月15日,陆荣廷宣布广...立,护国战争达到...。7月14日,唐继尧通电撤销军务院,护国战争宣告结束。护国战争推翻了洪宪帝制,埋葬了袁世凯,具有革命进步意义。
洪宪帝制 洪宪帝制,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10月6日,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国民代表一律“赞成”君主立宪,并推定参政院为国民大会总代表,上书推戴袁世凯为...皇帝。袁帝制自为的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袁世凯众叛亲离,内外交困,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白朗起义 白朗起义,1912年河南绿林头目白朗为反抗袁世凯...而发动的农民起义。绿林头目白朗聚众五六百人,举起“打富济贫”旗帜,占据舞阳县母猪峡为根据地,频繁活动于豫西农村。经数年流动作战,白朗军疲惫不堪,给养不足,大小头目思乡心切,决定沿原路折回河南家乡。8月初,白朗率数百人在鲁山石庄与敌激战身亡,部队溃散,起义失败。
二次革命 因其宗旨与两年前的辛亥革命一脉相承,被孙中山依次称为“二次革命”。中国...称二次革命的原因是善后大借款及宋教仁被刺案,这些説法亦遭人质疑。虽然南京第八师等部于8月11日重新举起讨袁旗帜,再次宣布南京独立,并演出了一场有声有色的南京保卫战,但终因寡不敌众,于9月1日失守,从而宣告了二次革命的最终失败。二次革命宣告失败。
南北和谈 南北和谈,中华民国初期南北...举行的两次议和谈判。11月26日英国驻汉口总领事葛福出面“调停”,12月2日南北双方达成武汉地区停战协定,12月18日南方总代表伍廷芳和袁世凯的全权代表唐绍仪,在上海英租界南京路市政厅举行首次会谈,达成了湖北、陕西、山西、安徽、江苏和奉天的停战协定。此后和谈的主要内容是秘密磋商关于清帝退位后的优待办法及孙中山辞职和袁继任总统等问题。这次南北和谈以袁世凯篡夺最高权力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