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南宋 修内司官窑纸槌瓶 [专家点评]南宋修内司官窑纸槌瓶南宋修内司官窑纸槌瓶(底足)纸槌瓶亦称直颈瓶,因器形像纸槌而得名。这件南宋纸槌瓶高20.6厘米,口径8厘米,腹径12厘米,足径10.4厘米。口沿平折,沿宽,呈盘口状。长腹稍鼓,下部内敛,亦有下部呈直筒形的。釉色以粉青或油灰色多见,以粉青釉为上品。这类造型在杭州两处南宋官窑窑址中十分常见。在河南汝窑的窑址出土物中亦有此种造型,可见这是一种深受宋代统治者青睐的器物之一。
[专家点评] 南宋文天祥 行书木鸡集序卷(之一) [专家点评]南宋文天祥行书木鸡集序卷(之一)南宋文天祥行书木鸡集序(之二)南宋文天祥行书木鸡集序(之三)南宋文天祥行书木鸡集序(之四)南宋文天祥行书木鸡集序(之五)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瑞,号文山。祥兴元年加封少保信国公。文天祥是一代名臣,又工于书,他学二王一路,此卷纸本,纵24.5厘米、横96.9厘米。除本卷外,文天祥还有《小青口诗卷》、《篆玉常砚铭》等墨迹传世。有《文山先生全集》20卷。
[专家点评] 南宋佚名 秋葵图 [专家点评]南宋佚名秋葵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南宋亦为重要时期。《秋葵图》即是一幅不大的纨扇作品,从中可以窥见南宋院画高度的写实本领和精湛的绘画技艺。《秋葵图》系绢本、设色,纵24.5厘米、横25.7厘米,作者佚名。此图堪称南宋院体画的精品,是南宋写生画的绝妙之作,据著名书画鉴定家张珩先生鉴别认为与马麟所画葵花团幅之笔法无异,故颖为马麟所作。
[专家点评] 南宋马和之 清泉鸣鹤图 [专家点评]南宋马和之清泉鸣鹤图南宋马和之的“清泉鸣鹤图”,纸本水墨,纵30厘米、横48.7厘米,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在这山谷幽静、溪水长流的山水间,一鹤隐于其间,抬头仰望,高空处一鹤飞翔,画面境界清远空灵,观之让人不染尘俗,志存高远。马和之,南宋高宗、孝宗时人,高宗绍兴年间进士,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马和之善画人物、山水,深受高宗、孝宗器重。因他人物画受吴道子、李公麟影响,时人称其为“小吴生”。
[专家点评] 南宋 水晶笔格 [专家点评]南宋水晶笔格南宋水晶笔格出土于浙江衢州南宋咸淳年间史绳祖墓,同出土者尚有白玉兔形镇纸、青玉笔格等。笔格作五峰式,三峰有损。山峰高低排列颇像人之五指。水晶器物如没有雕工,是很难判断年份的,这件有确切年份的出土物对研究同一时期的文物提供了重要资料和佐证。
[专家点评] 南宋 吉州窑海水纹炉 [专家点评]南宋吉州窑海水纹炉这件南宋吉州窑海水纹炉,高17.2厘米,口径20.6厘米,底径13.4厘米。胎质灰白,敞口,唇外凸,斜腹壁下收,高圈足,下腹部有一道加固腹壁的腰箍。白地褐彩,纹饰层次繁密,共分六组,每组各以粗细弦纹相隔。口边饰卷枝纹,腹部绘满海涛,腰箍饰以细莲瓣一周,腹下部饰“卍”字形锦纹,近足外饰连环回纹和连续的S纹。造型奇特,纹饰纤细,绘画流畅,独具风格。1966年江西新干出土。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专家点评] 南宋 吉州窑荷莲纹瓶 [专家点评]南宋吉州窑荷莲纹瓶这件南宋荷莲纹瓶高29厘米,口径6.3厘米,腹径17.6厘米。黄白色胎,质坚硬。小口,外折边,短颈,溜肩,鼓腹,圈足。腹施酱褐色彩地,勾勒轮廓显露白花,即所谓“彩地白花”。以荷叶、莲花及莲实组成的花纹,满布瓶体,匀称而富丽,是江西吉州窑彩绘瓷的代表作品。1955年安徽巢县出土。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专家点评] 南宋马和之 月色秋声图页 [专家点评]南宋马和之月色秋声图页此为南宋马和之的“月色秋声图页”。人物、坡石、树木色线即是“柳叶描”笔法。马和之的画法在南宋独树一帜,不仅在技法上,意境上亦是如此。马和之,钱塘人。他善画山水、人物,据记载说其师法吴道子画法,笔法飘逸,务去华藻,自成一家。孝宗曾写毛诗三百篇,令马和之绘图,颇合旨意。他的画法特点,世称他自创“柳叶描”,用笔自由简疏,流畅飘动。他画山水,专写平远之景,很少有山头峰峦。
[专家点评] 南宋 八卦纹桃形镜 [专家点评]南宋八卦纹桃形镜南宋八卦纹桃形镜长9.4厘米,宽8厘米,重100克。桃形,窄缘,圆钮顶平。镜体轻薄,镜面光滑平整。江西高安市博物馆于1985年6月在土产门市部征购。
[专家点评] 南宋李嵩 月夜看潮 [专家点评]南宋李嵩月夜看潮此图为李嵩的《月夜看潮》,绢本设色。这样的观潮风气在宋代已相当盛行,尤其在夜晚,皓月当空,江潮那排山倒海、有若万马奔腾的气势,总令观者屏息难忘。这幅《月夜看潮》图,所画即南宋时临安中秋夜观海潮的情形。李嵩以极为细腻的情感与笔触,描绘了精妙的楼阁与粼粼江涛,也写出了苏轼“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的诗情,是一幅情景精致的杰作。李嵩,南宋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