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陈卓 携琴访友图 [专家点评]清陈卓携琴访友图此为清陈卓的《携琴访友图》。《携琴访友图》是陈卓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画面的构图疏朗有致,特别是水阁的结构准确,人物的线条自南宋画家而来,山石的用笔也接近于南宋的院派风格,同当时四王吴恽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也是王原祁所极为不满的所在。这个画派的真正首领是陈卓,龚半千只是其中艺术水准最高的画家,而不是领袖。年)字中立,北京人,家金陵(今南京),山水工细,人物、花卉均极善长。
[专家点评] 南宋 湘湖窑青白釉花口瓶 [专家点评]南宋湘湖窑青白釉花口瓶南宋湘湖窑青白釉花口瓶(另面)南宋湘湖窑青白釉花口瓶(口沿)南宋湘湖窑青白釉花口瓶(底部)此瓶高11.5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5.5厘米。釉水白中闪青,莹润亮泽,釉面见有浓淡不一的土蚀痕迹。胎骨较白,略显疏松。菱花口,橄榄形腹,圈足外撇。竖向拉线别致自然,饶有情趣。是一件开门的南宋湘湖窑影青作品。
[专家点评] 南宋 龙泉窑青釉鬲式炉 [专家点评]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另面)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另面)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另面)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口沿)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里内)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足)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高10.2厘米,口径13.3厘米。板沿口、束颈、丰肩、圆鼓腹、下承分档三足。满施青釉,釉面有串烟,釉层清澈晶莹,为石灰釉。鬲式炉为礼器之变异形态,南宋龙泉窑、官窑多见,藏家珍之。
[专家点评] 南宋 龙泉青釉菊瓣碗 [专家点评]南宋龙泉青釉菊瓣碗南宋龙泉青釉菊瓣碗,一九九一年贵州省沿河县洪渡窖藏遗址出土,贵州省博物馆藏。高7.3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4.7厘米。此为龙泉窑系仿官窑开片青瓷菊瓣碗。为研究南宋时期龙泉青瓷在西南边陲的运销和使用情况提供了实物依据。
[专家点评] 南宋 圈足金杯 [专家点评]南宋圈足金杯南宋圈足金杯,彭州市金银器窖藏出土,彭州市博物馆藏高5.8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1.4厘米,重90克。这种形制的金杯是唐代高足杯在宋代的变异形式。高足杯属于饮酒用具,是一种典型的外来器物,唐以后在中国广泛流行。高足杯带有中国化的粗壮圈足大约开始于晚唐时期,这件金杯与浙江淳安和陕西耀县所出晚唐高足杯圈足形式相近,它们都可视作唐宋之际东西文化交融的产物。
四川宋代窖藏及其历史背景 四川宋代窖藏及其历史背景在考古学上,窖藏遗存是不同于居住遗址、手工业作坊遗址、...遗址和宗教遗址的一种特殊遗存。综述四川宋代窖藏如下:1.剑阁近年以来在剑阁境内陆续发现8处宋代窖藏,分别在县东南的白龙镇,县西南的凉山、五连镇、正兴乡,县北的汉阳镇,县城北郊的卧龙山,南郊的鹤鸣山,以及县城中的小东街。窖藏遗物虽无纪年,但其形式风格皆属宋代。
宋蒙战争与四川 宋蒙战争与四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四川地区相对来说位于边陲位置,与中国传统的政治中心距离较远。较大的一次波动或落差发生在13世纪,其起因则是长达五十余年的宋蒙战争。北宋前期,在这一地区设立了四个路进行管辖,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南宋川陕驻军军粮每年150万石,全部出自四川,这一数字占南宋全境每年军粮总数的三分之一。
宋代南方瓷业的发展及其主要成就 宋代南方瓷业的发展及其主要成就宋代是我国瓷器大发展的时期,末代瓷窑有[官窑]与[民窑]之分。文献的重要价值在于其记载的历史真实性已被今天的考古发掘所证实。这两种瓷窑的共存,不仅是宋代瓷器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这时期瓷器发展上的主要特征。因此,其窑址至今未能发现。该文以文献及遗存实物为依据,有力地证实了修内司窑的存在及其窑址所在地。
景德镇以外的元代瓷器 元代全国瓷业的继续发展和景德镇的进一步崛起,无疑与对外贸易和对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有关。基于上述情况,本图集的元代卷分上下两册,为便于编排,第一册为景德镇以外地区的元瓷,而第二册则主要为景德镇的元瓷。
徐达为何两次放走元顺帝? 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徐达画像洪武元年攻入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以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死后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然后,徐达的大军才姗姗来迟,这是第一回。徐达的军队懒洋洋地来了,大明王朝的军队兵临城下,看样子应该是瓮中捉鳖,徐达却将包围圈故意漏一个口子。元顺帝似乎明白徐先生的意思,又跑了,这是第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