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

清朝入关以后,朝廷官员和各级命妇,为何开始使用披肩?

有的影视剧中,官员们上朝时,领子上都戴着披肩。今天,我们就聊一聊清朝历史中,各级官员和朝廷命妇们对披肩的使用。起初,是劳动人民为了防止肩部磨损而发生的物件。早在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已经开始流行披肩。截止明朝统治时期,从目前遗留的各方面画像来看,仍屡屡出现披肩。清朝在入关之前,前身是后金政权,而后金政权在建立的初期,各方面的制度都非常简单。面对庞大的明朝,后金政权的实力相差悬殊。

皇太极打天下,主要靠这招:伐大树

皇太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取北京如伐大树,先从两边砍斫,则大树自仆。”就是说,要想夺得北京,入主中原,不能直接攻打,要先形成包围之态,把枝枝叶叶全都砍掉,最后这个大树自然就倒了。早在明万历十一年(1583),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就以十三副遗甲起兵。但那个时候,后金(大清)的战略思想尚未萌芽,只是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所谓十年磨一剑,努尔哈赤这剑一晃儿就磨了33年,到了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

清朝的扩张历史:从弹丸之地到统一全国,五张图看明白

从五张地图看清朝的扩张历史:从弹丸之地到统一全国道光皇帝是第一次...战争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亲眼目睹庞大的大清王朝被来自万里之遥的英军打成筛子。不过,难以置信的是,道光皇帝即位之初,清朝的疆域面积达到了最高峰——1316万平方公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朝代。不过,清朝的领土不是一蹴而就获得的。

盐铁 | 中原王朝与草原对峙中的暗线

在中原王朝和草原民族漫长的对峙和厮...过程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物资往往很少被提到,那就是盐和铁。游牧民族也需要做饭的盐和锅、打仗的兵器,但是他们自己基本不会大规模冶铁晒盐,一般都是从中原王朝贸易或者打劫获得。

从左翼蒙古南迁事件,浅析清朝初期的统战意识对明朝的毁灭性打击

导语:明嘉靖二十六年,蒙古察哈尔部第二位可汗、林丹汗的高祖父达赉逊为了避免被逐步取代自己蒙古霸主地位的土默特部所吞并,率部南迁,从今天的内蒙占锡林郭勒盟及赤峰市北部一带南迁至大兴安岭东南部地区,这次大迁徙被后世称为「”左翼蒙古南迁事件”。左翼蒙古南迁事件并未引起他的宿敌大明王朝的注意,但却大大促进了后金政权的崛起,皇太极更是在归降的察哈尔部基础上创设蒙古八旗制度,进一步充实和壮大了清朝...力量,

努尔哈赤最成功的一个战术,让明朝吃了大亏,让太平天国灭国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努尔哈赤有着极高的...才能,在统一女真和起兵反明过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金庸就称赞他是「”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天才”。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努尔哈赤最成功的一个战术,在200年后曾国藩用之,大破太平天国!根据明朝史料记载,早在洪武年间,辽东就有100余万人,按照250年增长3倍计算,辽东应该有300余万人。众所周知,女真人数量稀少,面对数量庞大

他,父子十人,一人效忠大明, ... 身成仁,九人追随大清,高官厚禄

就在8年以前的1618年,他雄心壮志第一次誓师讨伐大明,率军兵锋直指抚顺,这也是后金攻打第一座明朝的边城。努尔哈赤让军队围困抚顺,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写书信投于守城的大明游击李开芳。不论是李开芳畏惧努尔哈赤大军,还是考虑到城中百姓或是自己的性命,总之结果是李开芳开城投降,归顺后金。李开芳顺利成为了后金的额驸。从此,李开芳死心塌地地追随努尔哈赤,效忠后金。

清军五次深入明朝境内,为何不一举拿下京师,反而「 ”打完就跑”?

欢迎观看编者导读:明朝与清朝(后金)之间的战争,如果从公元1618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突袭抚顺、清河一带开始,至摄政王多尔衮率领八旗铁骑挥师进入山海关并成功占领北京城为止,前后历时整整26年之久。在这26年之间,双方爆发的大大小小规模的战役不下于数十次,在具体的战役中双方互有胜负,也都各有损失,但纵观整个明清之间战争发展的局势,基本上是以明朝失败、清朝胜利为主要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