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

新疆 ... 尔木卡姆艺术

...尔木卡姆艺术肇始于民间文化,发展于各绿洲城邦国宫廷及都府官邸,经过整合发展,形成了多样性、综合性、完整性、即兴性、大众性的艺术风格,并成为...尔族的杰出表现形式。喀什木卡姆共有十套,因此人们习惯称之为十二木卡姆。由于他们的共同努力,叶尔羌汗国成为当时木卡姆艺术的一个最理想的中心。新疆...尔木卡姆艺术在其文化空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流派。

历史的记忆63:新疆戡乱:左宗棠的闪电战

1875年4月,清廷敕封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平定阿古柏叛乱,收复新疆。经过一年的准备,1876年4月,左宗棠在肃州祭旗誓师西征,指挥约七万人左右的清军队伍开始戡乱新疆的系列战役。清军出征新疆肃州誓师,左宗棠即命刘锦棠所率主力部队陆续出关。由此,清军在巴里坤、哈密、济木萨及邻近的古城,形成三足鼎立态势,遥相呼应,以备出战。1876年8月,刘锦棠驻古城部移师济木萨和金顺部会合。

135年风雨,两大强敌反复入侵,哈密卫在明朝统治下的历史变迁

摘要:哈密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道,它是连接西域诸国与中原王朝的必经之路。自汉朝开始,哈密之地就归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当时称其为伊吾卢。在其后的历史发展中,哈密曾在北魏时期一度被强大的游牧民族柔然吞并,随着北魏的强大,哈密回归中原王朝。从唐朝广德二年开始,哈密被吐蕃人占领长达90年时间,此后的哈密便基本告别了...正统王朝的统治,直到明朝建立之后,这一状况才有了改变。哈密疆域元末明初之

西州在哪里?唐朝北庭都护府最后坚守的城池,中国最干旱之地

交河故城遗址最近,《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这部很有创意的广告,引发了很多人对唐朝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的兴趣。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紧急组织了一万五千人的勤王兵马奔赴中原。吐鲁番古代遗址很多西州(吐鲁番),中国最干旱的地方西州,又称为高昌,指的就是今天的吐鲁番地区。

左宗棠飞渡达坂城:女兵打头阵, ... 尔兄弟帮着炸了阿古柏弹药库

左宗棠三路大军,分别逼向达坂城、吐鲁番和托克逊三城。阿古柏要在托克逊、达坂城、吐鲁番一线,拦截湘军南下,阻止左宗棠收复南疆。阿古柏坐镇酒泉的左宗棠,对南征部队进行调整。达坂城形势极为险峻,是一处至关重要的隘口。阿古柏的守城官兵,大感意外。兵临达坂城下,董福祥请这个女人上阵,在阵前喊话,宣传左宗棠优俘降众的政策。

一千多年前唐朝小学生的作业什么样?写打油诗让老师早放学

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古墓群它们绝大多数是当年日常使用的公文、契约、书信、药方、佛经甚至小学生的作业,而其记录的内容大部分史书上没有。文书出土原状吐鲁番文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纸质档案,是吐鲁番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论语郑氏注文书吐鲁番出土文书中,一个唐代小学生的作业尤其引人关注。1969年,阿斯塔纳第363号墓出土了唐景龙四年一名12岁的小学生卜天寿抄写的作业:《论语郑氏注》。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

新疆「 ”吐鲁番市”概述

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六七千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当时吐鲁番的人们以狩猎、采集为主。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农业为主,并渐渐在吐鲁番盆地定居下来。据《史记》的记载,生活于吐鲁番盆地一带的土著居民是姑师人。他们在吐鲁番盆地上建立了姑师国、狐胡国、小金附国、车师后城长国、车师都尉国。西汉时期,中国北部的匈奴控制着西域大部,并不断侵扰汉朝。

文物所见西域粟特人的社会生活风尚

文物所见西域粟特人的社会生活风尚粟特人是活跃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业民族,他们随着商业活动的频繁而进入西域,成为促进古代西域社会文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所涉主题——文物所见粟特人的社会生活与文化风尚,即以考古材料为基础,并以狭义的西域——现今新疆地区为观察点,来梳理粟特人在西域在西域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