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涕零成语故事_成语“感激涕零”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感激涕零成语故事_成语“感激涕零”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 涕:泪。零:落。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感激地流下了眼泪。 【用法】 形容得到别人帮助后十分感激的样子。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唐代刘禹锡《平蔡行》一诗:“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
李愬雪夜擒凶顽,一举将淮西叛乱平定,堪称教科书般的奇袭! 唐宪宗一直被蒙在鼓里,以为战事顺利。李愬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奋,上表朝廷,表示愿意率军讨伐吴元济。唐宪宗同意了李逢吉的意见,委任李愬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唐邓节度使,领兵前往唐州。李愬设计将他擒获,部将纷纷要求斩了他来雪恨。此番进攻蔡州,李愬曾找李祐作了一番计议。李愬听了,连连点头称是。为了防止走漏消息,出发前没向官兵透露此行的目的地。李愬担心敌军听到声响会有所戒备,一再叮嘱部下要小心。
少年将领奇袭蔡州,一举拔出叛乱势力 唐宪宗李纯即位以后,切齿于藩镇的极度嚣张,不惜发动全国军队,对星罗棋布的藩镇进行武力打击。其中发生在唐宪宗元和十年的李愬奇袭蔡州之战,堪称中唐时期教科书般的战斗奇迹。此前,唐宪宗已委派名将李晟之子李愬派到前线任将军,这两个人到前线,立即改善了淮西前线的局势。但他到淮西前线后,迅速以惊人的军事天才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诸将皆不知李愬的意图,到达蔡州外围据点文成栅时,众军请示行军目的。
雍裕之是什么人?中唐诗人生平简介 雍裕之,中唐诗人,存诗一卷。刘辟屡战屡败,最后彻底溃败被俘,被送到长安斩首。朝廷遣使吊祭,他拒而不纳,继又举兵叛乱,威胁东都。自李希烈以来,一直保持半独立状态,宪宗对其用兵,正是改变这种状态的决心表现。持续三年的淮西叛乱宣告结束了。他为了向宪宗表示忠心,使其兄弟子侄皆到朝廷做官。由此可见,所谓的“元和中兴”,并没有恢复唐朝富强繁荣的局面。
晚唐名将李朔,靠实力震慑住藩镇势力 能值得一提的就是李朔了,他的作战能力也是很突出的。>李朔的这一战,不仅仅平定了淮西,同时也起到了震慑其他藩镇的效果,一些蠢蠢欲动的藩镇暂时停歇了下来,保障了唐王朝暂时的安稳。李朔去世以后,唐朝中央方面几乎面临着武将可用的局面,唐宪宗随后也撒手人寰,这些藩镇势力又躁动了起来,唐朝和地方一直这么半死不活的僵持着。
德育故事:《二十四忠》【四集卷三】 四集卷三《二十四忠》忠篇一、齐姜重国。周晋公子重耳与舅犯奔齐。与从者谋于桑下。勉其以晋国为重。秦穆公乃以兵内于晋。迎齐姜以为夫人。实其忠于晋国也。国里面发生了变故。家里也有了二十匹驾车的马。对于重耳是大大的不利。这个晋文公就是五霸之中的一个人物。周齐侯因齐立九年。佞臣周破胡专权蒙蔽。娟自引二罪再谏。冀全吾主之名节性命耳。盖其心中惟知有主。余因录青以见素云。晋朝翟女素的丫环。他的姓氏也就不得而知了。
吴元济 吴元济,中国唐代宪宗时叛藩的首领。吴元济之父吴少阳为淮西节度使,治蔡州。宪宗元和九年,吴少阳死,元济匿不发丧,伪造少阳表,称病,请以元济为留后。时河北藩镇中,成德的王承宗、淄青的李师道都暗中与吴元济勾结,出面为之请赦。但宪宗不为动摇,以裴度继武元衡为宰相,主持讨伐事宜。元和十二年十月,唐邓节度使李在降将李祐导引下,于雪夜奇袭蔡州成功,破城俘元济。十一月,吴元济被斩于长安。
吴元济败死的一役:李愬雪夜谋袭取蔡州 李愬雪夜袭取蔡州,擒获吴元济之役,是一成功的奇袭战的典型战例。其子吴元济隐匿少阳死亡的消息,径自接掌军务,拥兵自立。李愬谋取蔡州,问计于吴秀琳。吴秀琳以为欲攻取蔡州,非李祐不可。李佑被李愬的亲信和重用所感动,尽心设法为袭取蔡州出谋划策。李愬在优待投诚和被俘的淮西将士及其家属的同时,十分注意询问有关淮西的内情。
发生在泌阳的古代战争 一、「”夹沘而军”楚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秦庶长奂,齐大将章子(匡章),韩将公孙喜、魏将暴鸢,各带本国兵马,自西北压境,楚派唐昧率兵抵御,「”夹沘而军”,盟军渡河包围楚军,楚军溃败,被...二万余人,唐昧战死。盟军乘胜东进,一直打到溱水(今泌阳东部沙河)一带,取重丘(今付庄境)而去。此后,泌阳境属韩国。二、莽追汉军于截军山新地皇三年(公元22年),刘秀加人绿林军新市兵起事,反对王葬政权,
改革弊政,平定藩镇,开创元和中兴的唐宪宗时期 七月,葬唐顺宗于奉陵。808年,戊子,唐宪宗元和三年。宰相李吉甫厌恶其直言,故牛僧孺等人久不得重用。809年,己丑,唐宪宗元和四年。唐宪宗派人出任节度使,王承宗不受命。十月,唐宪宗命宦官吐突承璀率军讨王承宗。810年,庚寅,唐宪宗元和五年。811年,辛卯,唐宪宗元和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