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朝元老-郭子仪 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郭子仪身材魁梧,体魄健壮,相貌秀杰。郭子仪果然不负所望。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提拔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命令他带领本军讨逆,唐朝的国运几乎系郭子仪一身之上了。郭子仪立即亲赴校场,检阅三军,誓师出征。
唐朝安禄山弱兵诱敌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到处散布说,党羽崔干佑只有4000老弱残兵,想引诱朝廷的军队上钩。唐玄宗不听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劝谏,派镇守潼关的兵马副元帅哥舒翰出兵讨伐崔干佑。>哥舒翰没想到,崔干佑把重兵藏在后阵,暴露在外面的不过一万人。崔干佑军队旗帜突然倒下,败退而去。崔干佑冷笑一声,右手朝后一招,几十辆装满草的车辆风驰电掣般推出,直堵塞住了毡车的去路。
哥舒翰简介 唐朝时期名将神策军统领哥舒翰生平 安史之乱时被安禄山俘虏,后安庆绪杀安禄山,登基为帝,不久,败于唐军而逃,将杀害。哥舒翰的祖父名叫哥舒沮,曾任左清道率,哥舒翰的父亲名叫哥舒道元,曾任安西都护府副都护、赤水军使。天宝六年,王忠嗣又提拔哥舒翰为大斗军副使,开始独当一面,对付吐蕃的入侵。哥舒翰长枪折断,就持半截枪与敌人搏杀,所向披靡,三路吐番军都被打垮,自此,哥舒翰名声大振,朝廷任命他为陇西节度副使、都知关西兵马使、河源军使。
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 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 问题: 郭子仪在军事上大显身手是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叛乱初起,郭子仪即调任朔方节度使,并奉命率军东讨叛军。 正当叛军逼近潼关,威胁京师的时候,郭子仪初战获捷,静边军一战, 消灭叛军七千人,继又攻下云中、马邑,打通东陵...
中国古代“外籍兵团”唐朝番官番将知多少 大量任用番(外族)官番将,是唐朝政治上的最大特点。以文臣的中书(宰相)来说,据新唐书表所示,唐代共有中书三百六十九人,其中番族有廿三人。 再以武将的节度使来说:番将任节度使者,在开元前只有二人。但在天宝间即骤升到九人、肃宗时八人、代宗九人、德宗十七人,直至唐末共八...
马嵬驿兵变 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带领重兵把守。昏庸的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话,接二连三派使者到潼关,逼哥舒翰带兵出潼关。二十万人马只剩下八千。>这样走走停停,第三天到了马嵬驿随行的将士又饿又疲劳,实在忍不住了。玄宗大吃一惊,不得不扶着拐杖,走出驿门,慰劳兵士,要将士们回营休息。>经过这场兵变,唐玄宗像惊弓之鸟一样,急急忙忙逃到成都去了。李亨从马嵬驿一路收拾残余的队伍北上,在灵武即位,这就是唐肃宗。
此人为大唐骁将声威赫赫,李白认为卫青都比不上他,却晚节不保悲剧收场 当月19日,唐玄宗正式认命哥舒翰为鸿胪卿,兼西平太守,摄御史中丞,为陇右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充陇右节度使。从此以后,哥舒翰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展开了与吐蕃的作战,率兵多次打败吐蕃,赢得了战事的主动权。他作为兵马副元帅,统兵20万镇守潼关,无奈被迫出关迎敌,遭遇大败,晚节不保,以悲剧收场,令人不胜唏嘘。
李隆基为什么会重用毫无忠诚的安禄山?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 同时,安禄山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进展神速,每天能够推进60里。实际上,“安史之乱”发生后,朝廷曾经将对付吐蕃的军队抽调回去平叛,吐蕃军队趁虚而入,占领了陇右、河西大片地区。>安史之乱发生之际,老将郭子仪正在老家为母亲守孝。他先后宠幸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重用对唐朝毫无忠诚度的安禄山镇守边境,最终酿成“安史之乱”的祸事,白白葬送了大唐盛世。安禄山一度想放弃洛阳、撤回范阳老巢。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唐代的中兴君主,睿宗的第三子。因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 明皇。又称为「唐明皇」。 唐玄宗英武有才略,他在位的前半期,开元时期文治武功鼎盛,世称为「开元之治」。是唐 朝的盛世。然而,到了他统治的后半期,天宝后,宠...
杨国忠三十岁兢兢业业,为什么到最后会成为奸臣?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新知小编带来的杨国忠三十岁兢兢业业开始奋斗,然而却走错了路,成为一代奸臣。他本来不叫杨国忠,因为皇帝对他有所赏识,所以给他赐名杨国忠。三十岁的时候,杨国忠决定发愤用功,他在四川从了军,兢兢业业干了一年,受到了别人的好评。>杨国忠爱钱,也爱权。李林甫也因为杨国忠正在受宠,所以他乐得跟他交往。>>杨国忠攫取了最高权力,现在他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了。所以,他不得不询问于杨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