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回向 有一个农夫,礼请无相禅师到家里来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佛事完毕以后,农夫问道:“禅师!你认为我的太太能从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无相禅师照实的说道:“当然!佛法如慈航普渡,如日光遍照,不止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得益。”无相禅师以严厉的口吻说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人性之自私、计较、狭隘,于这位农夫身上可以完全看出。
代众受苦,痼疾顿愈 长大以後,到京城当官。民国七、八年间,他患了脱肛病,非常痛苦,而且经久不愈。回到京城,痔疮大发,痛彻心髓,经过七天七夜,如坐针毡,不能入睡,病情已经十分危急。徐先生突然想起华严经十回向品代众生受苦的经文,於是依照经文的意思去发愿,并且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等到醒来以後,没想到多年的痼疾却完全痊愈,不再痛苦了。
《本尊阿弥陀佛》第九章 往生品位 第九章往生品位净业行人信愿持名,力行三福与十大行愿,自然感得往生西方净土之果。三辈行因不同,品位遂判。皈依阿弥陀佛一乘愿海,即能成办往生大事。阿弥陀佛对十方众生的恩德之弘深,无能称说。《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九品往生(表3)属性品位生前相状往生因缘罪恶凡夫下品上生若有众生,作众恶业。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十六大阿罗汉的故事》七支供 十六大阿罗汉的故事mdash;—供请十六大阿罗汉护教略仪讲记智敏上师讲七支供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狮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这是礼敬支了。身口意的罪也可以在礼拜之中消除,净障也是有的。那么世间上最好的就是有上供,供养。这是第二支,供养支。并不是上师马尔巴要他的东西,而是除他的悭悋的心,这个习气可以由供养支来除掉。无始以来,贪瞋痴的烦恼发动了很多的恶业,要受很多的罪了。
《往生论注讲解》往生论注讲解第六集 往生论注讲解慈法法师第六集内容提示:1、第二义起观生信作愿门止有三义观察门观有二义回向门两种回向往向回向还相回向2、第三义观行体相此分中有二体:一者器体,二者众生体。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如止心鼻端,亦名为止。不净观止贪,慈悲观止瞋,因缘观止痴,如是等亦名为止。若人一生彼国,自然止身、口、意恶。此三种止,从如来如实功德生。
二、往生极乐的条件 深信一心念佛,决定可以往生;虽然极乐国土,远在十万亿佛土以外,但凭佛力慈悲摄受,一称佛号,发愿求生,佛必来迎,接引往生。于是抱其儿子的尸体,放在菩提树下,一心念佛。(二)净业助行欲想决定往生极乐世界,或希望上品上生,除了具足信愿行外,还要兼修众善,回向发愿,作为助行。释尊在观无量寿佛经中,教导韦提希夫人,欲想往生极乐国土,当修十种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