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国王施舍口粮 金色国王施舍口粮久远以前,人寿八万四千岁时,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那时显现为金色国王,相好庄严,权势显赫,财富圆满。即将度完十二年艰苦岁月,已熬至十一年又十一个月时,国中开始出现饿殍现象,因整个国家已将所有食物吃光尽净,唯金色国王手中尚剩一小斗粮食。一切众生贫穷困苦如是依金色国王布施之力而得以全部灭尽。
吉祥部国王施身 吉祥部国王一贯以珍宝、卧具、用珍宝严饰之美女等物、人,各按众生所需布施与他们,分别满其种种愿望。吉祥部心中明白此乃有人欲索要王妃之象征,但为安抚王妃故不肯明说。诸天人了知此乃为吉祥部国王威力所致,于是便纷纷赞叹。吉祥部王已从王宫看见这位半身婆罗门,待二人相见后,婆罗门便开始向国王索要下半截身体。吉祥部立即施与其无畏安慰,告诉他说可将身体完全布施,随即就命人拿来锋利铁锯。
此劫历代天主的轮回史 我们此劫的历代帝释天的因缘初帝释者。既作三十三天王已。多日供养种种饮食。次复生于三十三天。于彼三十三天处退。复于人中边地受生。因此得以成为夜摩天主。受天主报后又做三十三天天神,后又轮回为阿修罗中,之后又轮回到人间做大长者,命终后后又轮回到了瞿耶尼,死后又轮回到了边地,在这一生中内心轻躁好动,而且喜欢打猎...生,因此死后还是掉进了地狱)4、普乐夜摩天王往世曾有夜摩天王。
寻法志坚,不惧万难 寻法志坚,不惧万难释迦牟尼佛为国王香朗嘎乐时,常欲听闻佛法。众人纷纷对其进行劝阻,但国王求法心切,根本就不听从。太子整日四处寻法,但就是难闻正法法音,他为此很是苦恼、痛苦。结果竟无一人响应,国王不觉伤心万分。为求得佛法,国王心中未生丝毫不悦感。国王立即悬赏十万两黄金四处寻求善法,但却处处碰壁,无法觅得佛法踪迹。寻善说依然用十万两黄金在赡部洲广泛搜寻,但自始至终都不闻正法名称。
尼弥王的故事 (第四集) 从上一集,尼弥王,当长大了就传承父亲的王位。有一次,在月圆十五尼弥王持八观斋戒,他早晨起床提身单盘打坐想:“无量的布施与修梵行,哪一个功德比较多?哪一个效果比较广?”他无法解决这个疑问,使帝释天王的忉利天境界热起来,所以天王就观察看看就知道尼弥王他在担心他自己怀疑此问题。所以天王就单独下来使整个宫殿全光量,天王直接到尼弥王的卧房在空中光辐射。
一位夜叉的遭遇 曾经有一身形矮小、面貌黑恶的夜叉,擅自坐在帝释天的宝座上。说也奇怪,夜叉恶相渐灭、善色转生,身体也渐渐长大;愈是...他,夜叉的身形就愈巨大庄严。帝释天得知此事,来到座前,偏袒右肩,手擎香炉,向夜叉自称其名:「大仙我是帝释。」如是三自称名,夜叉身形渐渐缩小,面貌又转为丑恶,终于消灭。帝释天回到座位上,告诉诸天,以后莫再生瞋恚心,即使面对恶者,也要谨慎而不再加重瞋心。
自乳王贪著妙欲(图文) 自乳生下来便享受国王自家财富,同时亦尽情参与孩童嬉戏,如是欢快度过如六个帝释天寿命一般之时日。长净国王后即将去世之时,曾说过欲令自乳住持王位,并想为其行加冕大典。金轮宝等七轮宝也随即显现,自乳终于成为统领四大部洲之转轮王。自乳国王因关心民生疾苦便常常私访国中各地。东胜身洲众生欢喜迎接,自乳国王便于那里也做起国王,且受到国人普遍恭敬。"于是自乳国王便又前往西牛货洲,并住了六个帝释天寿命之时日。
舍物舍身而求法 舍物舍身而求法>往昔,于印度鹿野苑梵施国王执政之地上,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净饭施主,财富广积犹如多闻天子。得到所求善说后,施主将教言书写于金纸之上,并到处广泛弘扬。在其倡导下,大众皆厉行十善法,以致转生天人者愈益增多。得到国王施身允诺后,罗刹完整将偈文说出:“诸行无常,有生有灭,生后灭尽,寂灭即乐。”罗刹吃下之后感觉未饱,他就欲将全身血肉供奉罗刹。于是他便对国王说:“你割舍身肉,心中是否有不悦情绪?”
义成王子广行布施 义成王子广行布施>以前有一牙瓦国家,国王善妙以佛法治理国家,下辖六十小国,统领八十城市,拥有五百头大象、四千大臣、两万王妃。国王欢喜开许,义成王子乃得以大行布施。义成随即派人四方宣说,广集众生后又连行七日布施。他直接向义成提出索要马匹之要求,义成便爽快布施与他。继续上路后再逢一婆罗门讨要,王子便将曼德新衣尽皆布施。当又一个婆罗门继续前来乞讨时,义成就将一双儿女之新衣完全布施干净。
为半偈舍身 为半偈舍身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舍弃众多难以割舍之人、财、物,只为以此而寻觅佛法。听到罗刹愿意宣说半偈,婆罗门就以大欢喜心把衣服脱下当成坐垫,合掌祈请罗刹能于其上为自己传讲半偈。婆罗门心无挂碍回答说:“我从罗刹那里闻得一首佛偈,为报恩故而欲舍身。”婆罗门以舍身为得半偈之因缘,迅速圆满十二劫资粮,先于弥勒菩萨而成佛。婆罗门没有丝毫犹豫便答应下来,为求法,他甘愿舍身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