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关于如何读历史,晚年章太炎如是说

副标题:章太炎与中国传统思想的更生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版次:2019年字数:230千字关于如何读历史,晚年章太炎如是说章太炎晚年表彰王学、提倡读经,所侧重者,多为「”修己”之道,鲜有涉及「”治人”之方。关于后者,既然依章氏之见,晚近中国诸多弊病,皆由历史上各种因缘凑合而生,那么洞悉与根治之道,最为有效者便是熟识中国历史。所以他强调经学当中「”修己之道,衍而为儒家之学,治人之道,则史家意有独至。”【1

上海博物馆藏最早的《周易》,只是占筮用书,与传世版本四点不同

本文为林屋公子「”文物里的早期中国”系列020:上博简《周易》如果说最神秘的上古史著作,我相信很多朋友会选《易经》。虽然《山海经》也够神秘,但在古代地位一直不高,不像《易经》能够位居「”五经”之列,甚至古文经学者还把其列为「”五经”之首。那么,《易经》究竟是一部怎么样的著作呢?我们知道,古书的流传是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所以我们要读懂《易经》,不应只局限于传世文献本,而要将视线放宽到出土简帛上。地不爱

我们当代社会将西游记中的文化丢失了!而且是300年!

易中天将我们的文化直接定义成儒家文化我们中国人自称都是炎黄子孙。这曾是我们传统主流文化皇帝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看一下我们近2000年以来的皇帝死后的谥号。尤其是儒家的孝道,和理学,实际就是德文化的一种。儒家文化中的三纲五常是为皇帝统治百姓服务的。我们分析了历史,事实上也印证了我们当代传统皇帝文化缺失的一部分就是传统道家文化缺失,也就是讲道德这部分缺失了,怎样面对我们的传统道德,是当代红色文化必须面对的问题

他读书万卷曾有圣贤之志,却对亲爹见死不救,死前还焚书十余万

但是大家往往会忽略这一位,熟读万卷经史,立志成圣成贤,著作等身的梁元帝萧绎。他勤奋图治,却惨遭亡国,死前还焚书十余万。这背后又有什么隐情,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一生。父亲萧衍出身于名门兰陵萧氏,在未当皇帝之前就在文坛小有名气。在当了皇帝之后更是提倡文治,使梁成为南朝文化最辉煌的一个阶段。

孔融让梨的故事耳熟能详,可你知道真正的孔融吗?

建安七子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今天就聊一聊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孔融出生于山东,是孔子的第20代传人。孔融让梨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孔融没有袁绍那样大富大贵,但因为是圣祖孔子的后代,所以也在朝廷中长期担任官职。孔融重回朝廷,但是他看不惯曹操的一些行为,又不敢说,整天冷嘲热讽。区区孔融,他还不放在眼里。孔融一生,除了小时候让梨的那一次谦恭,早就把谦恭忘得干干净净的。

晏子:我没说孔子坏话,郭沫若可以作证

孔子画像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司马迁记载了一段孔子和齐景公之间的精彩对话。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35岁的孔子来到了齐国。到齐国后,孔子想接近齐景公不得,只好先做了齐国大官高昭子的家臣,后来在高氏的引见之下,孔子终于见到了齐景公。

晚明官场一个异类:400多年前,他就把孔子请下神坛

李贽的答案不是18岁,也不是36岁,而是54岁。▲泉州故居内的李贽铜像11580年,李贽54岁。此时,作为云南姚安知府,他的三年任期届满。没想到,李贽一听到升官的消息,拔腿就跑。李贽是一个真实的人,真实得把科举做官当成谋生的手段,当成社会职业的一种,而从不去夸夸其谈治国平天下、为人民服务的大道理。

「 ”得道的人”是怎样评价自己的?道德经第二十章

关于道德经的作者「”老子”的来历,有很多种传说。有传说「”老子”母亲怀胎八十一年,晚年得子,生而白发、白眉,故取名老子。还有传说「”老子”是因其在周朝为藏书阁管理员,老而长寿,古代德高之人常被冠以「”子”相称,「”老子”道学高深,为世人所尊敬故名「”老子”。不管哪一种传说都表达了「”老子”在世人心目中的非同凡响。世人对「”老子”评价非常之高。但「”老子”对自己的评价却很出乎人们的意料。道德经第二十

传统文化中的「 ”格物致知”就是科学?

在中学和西学的问题上,历来有三方意见。这是沿袭晚清至民国时期的三种意识形态,许多人在继承古人学问同时,不明就里的将古人所处时代的意识形态也继承下来。

老城记忆:1920年代的山东曲阜,第四张是孔子墓

位于曲阜的孔庙奎文阁,始建于北宋期间的公元1018年,原为藏书楼,金时的公元1191年重修为「”奎文阁”,明弘治年间再修至今,奎星为二十八星宿之一,又主文,因此得名。洙水桥位于孔墓南端,建于洙水河上,桥的年代应在金代或之前,牌坊建于明嘉靖年间,上刻「”洙水桥”三字。孔子墓享殿前的甬道,两边各有石人翁仲和文豹一对,为清雍正年间所刻,原有石刻为宋朝遗存,因雍正嫌其小而移至孔伋墓前。孔子墓,公元前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