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儒家与 ... 的关系:儒学一度是 ... 地区的官方正统学说

而在公元1392年,李氏建立...王朝之后,在统治者的推崇之下,以程朱理学为主的儒家书籍大量涌入...地区,儒家文化也确实符合统治者的利益,自此儒家文化也成为了官方正统学说。明朝时期的...儒学李氏...非常推崇明朝的文化制度,因此儒家学说也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成为...地区官方指定的正统学说。建立太学、推广儒学李氏王朝建立的成均馆就是...的太学,...王朝在建立初期就大力推动儒学的发展,并建立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

科举制度最后的「 ”绝唱”:越南科举制度为何晚于中国14年被废除?

科举制度在阮朝时期,其自身弊端就暴漏无遗,如有越南学者称,「”阮朝官吏几乎全靠科举选拔。教育和科举制度生搬外国的内容以及采取脱离实际的经院式学习...,因而极其陈腐。上学和应试的人只知埋头于儒教经典和汉、唐、宋诸朝的史籍之中。这样培养出来的官吏,必然是一些愚昧、落后的人,他们还为自己有一堆无用的书本知识而洋洋自得。”可见,通过科举教育所选...的人才在阮朝时期已经不符合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这种制

回顾/闪烁在民国时期大师们身上的「 ”师道”光辉

关于师道的含义有着不同的注释,但它的初衷是提醒世人尊道,尊有道之师,毕竟「”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民国时期,尊师之风,蔚为大观,令人叹服!刘师培任教北京大学时,上课总是两手空空,不携带片纸只字,声音不大却很清晰,句句都是经验之谈,备受学生欢迎。连校长蔡元培也在不同场合对刘师培的讲学深表满意。学生中罗常培听课十分专心,且将老师所言详实记录。1945年,由罗常培记录的刘师培讲义《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和

孔子门生在朝邑

文/凌琴在老朝邑城东南角的街上,有一座文庙,文庙西侧,就是有名的「”西河书院”。「”西河书院”历史有多久,只听这一句民谣:「”先有西河院,后有朝邑县。”哈,西河书院的历史比朝邑县还早。是的,在这片土地上,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大荔县志》记载,西河书院最早的老师就是孔子的高徒卜商,孔子为他取名叫子夏。「”子”为尊称,「”夏”为大,孔子这样命名他,可见孔子对子夏的看重和推崇。子夏小孔子44岁,

这个家族太厉害,在一个地方当了600年县令,换朝代都不能换他家

但是在各个朝代都担任县令,代代相传,掌管当地地方长达600年之久却不更换的,却只有一个家族,这就是孔子的后代孔氏家族。从元朝开始,为了表示对孔子后人的尊敬,统治者任命孔氏家族一位德高望重的后人为县令,统管曲阜地方。也就是说从元朝到清朝,曲阜县令都是由孔家人来担任,仍然直属中央。总的说来,孔氏家族掌管曲阜600余年,并且还获得了如此高的殊荣,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厉害的县令家族了。

阳明心学的核心:什么是「 ”致良知”?

明武宗正德十六年,王阳明刚刚平定宁王的叛乱,又收到罗钦顺的书信,彼此交流了对《大学》古本的看法。彼时,祖母离世,他未能送葬,又听闻父亲患病,顿感焦心如焚。于是阳明连续四次上奏朝廷,乞求还乡省亲,结果朝廷都以叛乱未定为由,拒绝了他。阳明日夜听闻父亲病危,寝食难安,甚至想要弃官逃归。但因武宗尚未归朝,只得继续镇守南昌。

殷商古国——屯国,因不服驯被商王残酷镇压,沦为人牲的供应区

商代有个以「”屯”命名的国族,出现在一期、三期卜辞中。卜辞中多有「”侯屯”、「”多屯”字样,推测屯国当为侯爵,是商的属国。但卜辞中却大量记载了商王伐屯的事迹,也有商王如何处理屯族俘虏的记录。「”多屯”指得就是用屯国的俘虏作牺牲,卜辞中有「”梏多屯”,梏,拘犯人的刑具,意思是俘获大量屯国人牲。说明屯国一开始是不服商朝的,或者是后来的背叛,经过商王的征伐,屯国俯首称臣。从卜辞中可以看出,商王曾大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