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可望为什么选择投降清军?最终因骄纵不得善终 即使孙可望最后成为国主,但是朝堂之上却是分成了两个派系,一拨人支持孙可望,希望可以让其封赐做大官,一部分人支持李定国,希望可以继续抗击清朝。无奈之下,不仅是手中再也没有多少兵马的孙可望是直接选择投降了清朝,并且是准备从清朝借兵帮助他自己来复仇。>由于孙可望投降了清朝,便是彻底将李定国和西南地区的军情全部都出卖了,使得李定国和西南地区的抗清武装最终是失败了。
孙可望文能安邦,李定国武可定国,二人若精诚合作南明不至于灭亡 收养义子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文化现象,尤其是乱世之中的武人更加热衷于此道,乱世中武力是唯一的社会通行法则,谁掌握着更强的武力,谁就拥有话语权。然而,武人通常跋扈、难以控制,唯有以父子名义以感情来羁绊,才能将更多、更强的武力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如三国时期刘备和关羽等人都有收养义子的记录,而最著名的养子恐怕非周世宗柴荣莫属,他的养父郭威建立后周,郭威死后遗诏令养子柴荣继位。
传奇家族的陨落:统治云南300年,终结于缅甸 元朝末年,兵荒马乱。一个8岁孩子的家,毁于无情的战火之中,他唯一可以依靠的母亲也在逃难时病故。朱元璋难以忘记,第一眼见到那孩子的情景。那一年,25岁的朱元璋还是一个打工仔,刚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做了郭家的上门女婿,尚无儿女,也没有自己的军队。战乱和饥荒,随时会夺走孤儿的生命。朱元璋和妻子马氏决定,将其收为养子。从那一天起,他就叫朱文英。▲朱元璋也有慈父的一面,倾心抚育养子。
华夏民族最后一个血性男儿,一个人扛起了一个民族最后的希望 今天竹简要讲的故事可能比较悲伤,但却是一个民族最不应该忘记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叫做李定国,说起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他是张献忠养子,是反抗明末暴政的农民军英雄,二十几岁就以20骑破襄阳,在当时的起义军中威势赫赫,襄阳大捷也为张献忠的起义军走向辉煌的重要转折。比起农民起义军这个身份,他更是一个民族最后的英雄,最后一个血性男儿!
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 1650年,满清入主中原的第六年。一纸剃发令及一系列匆忙的政策,激起长江以南峰烟四起。永历帝在广西称帝,广东李成栋反正,江西金声桓、王得仁,云贵孙可望、李定国起事,福建郑成功北上,四川、湖南、山西又反清。一时间,全国风声鹤戾,首鼠两端者甚多,清朝进入入关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之时。汤若望与顺治帝正当大清江山风雨飘摇之时。此时,伟大的政治家、大清的战略家、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又与世长辞!
四川保宁之战:吴三桂差一点兵败被俘,却为何能够反败为胜? 清军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四川的大片地区。至于城内的守军,目测不少于3万人,以吴三桂的部队为主。双方激战数日,难解难分。孙可望吴三桂的意外发现就是,进攻方的部队良莠不齐,尤其是张先璧的8000明军,其战斗力最为差劲。当然,清军也损失惨重,尤其是吴三桂的部队损失超过了一半。据说,吴三桂在反败为胜以后,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吴三桂率部进入川北,被刘文秀包围于保宁城,差点兵败被俘。
被埋没的民族英雄,为抗清自灭满门!他若不死,大清难得天下 被传颂的英雄未必真英雄,被唾弃的魔头也未必真魔头。在明末的这段历史中,说到英雄人物,很多人会想到很多,比如两蹶名王的李定国和...省的郑成功。即便他40岁就已经战死,他真正的一生还未走完,但是他用他的死为大明续了近20年的命!那好,请随我一起来看看这个明末的大西国皇帝到底做了什么!是什么让我改变了对张献忠的评价!
李定国为何无法光复大明?只因先天不足,内部派系林立 今天,我们着重聊聊第一大实力派——以孙可望为代表的云贵...集团内部发生的那些事。最初,云贵...集团和南明永历政权没有太多联系,孙可望与李定国等人在云贵地区称王,孙可望成为国主。但随着金声桓和李成栋的出局,孙可望抓住机会,开始借着永历政权的名头搞事。永历皇帝哭天喊地闹了半天,孙可望不得不象征性地惩罚了这个将领,但这个将领后来依然还受到孙可望的重用。
南明最后的名将,竟为了永历皇帝强攻缅甸 清军逼近广东、广西,形势紧迫,李定国提出联明抗清,依附南明桂王朱由榔,白文选积极赞同。孙可望对此十分忿恨,夺其兵权,并将其关押。因此,他们感到当务之急是把永历帝从缅甸接回国内。缅方抢马的士卒被文选部下兵将追到河边,纷纷溺水而死。白文选意欲攻城,又担心城内的永历帝的安全,不敢莽撞行事。缅甸当局惟恐永历使臣同白文选见面后,各自了解对方情形和缅甸态度,不让永历官员出城,而自行派人将敕文送至白文选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