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0月2号:1627年明信王朱由检即帝位 明思宗朱由检,明朝末代皇帝,明光宗第五子,熹宗之弟。明思宗朱由检,汉族,大明第十七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天启二年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登基,改元崇祯,后世称为崇祯帝。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于1622年被哥哥朱由校册封为信王。登基称帝明熹宗于天启七年八月死后,由于没有子嗣,他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时年十八岁。
明信王朱由检即帝位 在390年前的今天,1627年10月2日,明信王朱由检即帝位。网络配图明思宗朱由检,明朝末代皇帝,明光宗第五子,熹宗之弟。在位时间1627年10年2日-1644年共17年。南明的弘光年间谥“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后改为毅宗,唐王谥为威宗。葬北京昌平思陵。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煤山自尽 在373年前的今天,1644年4月25日,崇祯帝煤山自尽。明思宗朱由检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汉族,明朝末代皇帝。八月即帝位,改明年为崇祯元年。朱由检性格多疑,刚愎自用,驭下苛刻寡恩。该陵之简陋,甚至使前来参观定陵地下宫殿的人都很难相信这就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的陵墓——思陵。但崇祯从称帝那天起,却没有一天好受过。
历史故事:崇祯皇帝最后为何不逃,却在煤山自缢? 大家都知道大明亡国的时候,崇祯皇帝的气节,是一点都没有输掉的。那么又是为什么在最后他没有逃跑,而是在煤山自缢呢?大明崇祯十七年,明王朝面临没顶之灾。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朱由检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
天气变冷有多可怕:明朝亡于小冰河期? 文/石建房01风雨飘摇1627年,明天启七年,八月的紫禁城失去了往时的喧闹,显得肃穆而庄严,这个古老的帝国刚刚送走了它的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享年仅二十三岁,而仅有的三子三女也都比他们的父亲先走了一步,根据遗诏,朱由校的弟弟朱由检成为了庞大帝国新的领航员。在这样的风雨飘摇之际登基,面临的重重困难是难以想象的。
崇祯帝也想议和与迁都,却为何没有大臣附和? 文|小河对岸在我国的帝制王朝中,明朝的灭亡最令人哀叹痛惜,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明朝灭亡之后,迎来的不是一场简单的改朝换代,而是一场文明浩劫。从表面上来看,是颂扬明朝的气节。但从另外一层面上来看,也可以说明朝之亡,是亡于体制过于僵硬。
崇祯帝临死前悔悟,魏忠贤是忠臣可托付大事,不该 ... 呀! 在大部分人眼里,魏忠贤就是一个彻头彻底的奸臣。皇帝不肯亲政,手中的权力全部下放到魏忠贤这名太监身上。而且,崇祯帝和天启帝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对权力的欲望不同。其实那些士大夫们只会口伐魏忠贤,但是能力却完全不能和魏忠贤相比,崇祯帝在听信了那些人的谗言之后,更加想要把魏忠贤...死了。
崇祯如此辛劳为国,为何还会亡国?原来他一直在努力的犯错 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无数,或者贪婪昏庸,或者残暴冷酷,要么就是贪图安逸、荒于声色之徒,凡此种种,无不遭人唾弃。然而明朝的崇祯,虽然也是亡国之君,却是一个勤勤恳恳的皇帝。
最可悲的明末皇帝,朱由检,一人之力难挽灭朝颓势,最终煤山殉国 朱由检,即明思宗,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统治全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天启七年登基,改元崇祯,后世称他为崇祯帝。崇祯帝勤于政事,生活节俭,胸怀宏图伟业,想干一番大事业,挽救风雨飘摇的明王朝,但是崇祯帝生性多疑且识人不明,最终断送了明朝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