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崇祯年间惨死的六大名将 《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就盘点下那些崇祯年检惨死的贤臣名将!袁崇焕率关宁铁骑勤王,在北京城下与清军展开激战,将其击退。但不久后崇祯帝却将袁崇焕逮捕治罪,并于崇祯三年八月,将其凌迟处死。袁崇焕被捕后,崇祯帝启用孙承宗,他调兵遣将,成功收复遵化、永平、迁安等关内城池。郑崇俭的冤案才得以昭雪。崇祯帝手下不乏贤臣名将,有些是被他杀的,有些是因他使用不当而死的。
袁崇焕:人有失言 马有失蹄 袁崇焕之死可以说的上是千古奇冤。上述罪状前两条非议不大,毕竟袁崇焕有过这样的事,最有争议的是第三条“叛国通敌”!还真不好说,不过从袁崇焕的表现来看,似乎有反叛的种种迹象。袁崇焕真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最终崇祯皇帝以袁崇焕叛国通敌,处以凌迟。
外敌来犯 国都不攻而破? 这些归降的文武官员出于的自身利益,认为改朝换代已是无可避免。明朝在军事上的孱弱,是造成京城不攻自破的直接原因。明朝末年,朝廷的财政负担十分沉重,关外的清朝,各地农民起义,严重水害灾害,以及全国各地的藩王们,都成为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原因,以至于崇祯帝最烦别人和他谈钱的问题。
明朝崇祯皇帝后宫里最漂亮的田贵妃却红颜薄命 在明朝崇祯皇帝的后宫中,有一位田贵妃,据说是朱由检后宫中最漂亮的女人,她不但人长得美,最奇特的是,她身上还天生带有香气,说她“虽酷暑热食,或行烈日中,肌无纤汗,枕席间皆有香气”。所以,这位田贵妃自然成为崇祯的最爱,受到崇祯诸多宠爱,却终不能改变其红颜薄命的宿命。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准备葬他时,却发现崇祯没有陵寝,于是李自成只好将崇祯和周皇后葬入田贵妃的墓中。
崇祯煤山自尽前为何厚葬魏忠贤? 然而,17年后,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夕,崇祯却下密旨收葬魏忠贤的遗骸,墓址就选在了魏忠贤生前早已看好的香山碧云寺。崇祯在国破人亡的慌乱绝望中,为什么会突然改变自己打倒和否定魏忠贤的初衷,重新审视魏忠贤的价值和功绩,并出人意料地为其收集骸骨、修坟立碑。明熹宗临死前曾专门叮嘱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崇祯爱女:长平公主凄惨结局 “汝何故生我家”这句中国历史上惨痛的名言,是崇祯皇帝说给长平公主的。当时,崇祯命周皇后自缢,长平公主闻讯前来,看到皇后的尸体,痛哭失声,跪在地上,爬上前想抱住崇祯皇帝的膝。尚衣监何新和宫女费氏怕公主尸体受辱,将昏迷中的长平公主抬出了宫,送到她的外祖父、周皇后的父亲周奎府中。他私下派人,要求周奎和长平公主声明太子是假冒的。这一事件给了十六岁的长平公主以极大...。
谁才是逼死崇祯皇帝的真正元凶? 崇祯帝却一反常态,是个勤政廉政的模范,工作17年,病假都没请过;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很严,为减轻财政负担,让老婆做饭织布。老天爷曾经给过崇祯两次机会,哪怕抓住一次,他就可能不用上吊,不用当大明的末代皇帝,甚至有可能成为复兴王朝的英雄。大年初三,崇祯叫来太子办公室的李明睿开小会,研究应急方案。李明睿的意见是南迁,他认为,只要向南进行战略转移,就能缓过气来。总之死守北京就是等死,尽快动身为好。
崇祯帝嫡长子:朱慈烺失踪之谜 崇祯皇帝的长子朱慈烺,崇祯三年被立为太子。晚上就寝时穆虎发现少年内衣织有龙纹,惊问其身份,少年自称是崇祯皇帝之皇太子。不久,高梦箕派人将其送往苏州安置,后来又转移到杭州,住进高梦箕的侄子高成的家中。卢九德回宫之后,弘光帝下旨,严禁文武官员私自前往拜谒这位自称太子的少年。当天深夜,弘光帝命锦衣卫掌堂冯可宗将少年羁押至皇宫。
崇祯PK魏忠贤 因为天启的皇后张氏和魏忠贤是死对头,她曾向天启暗喻魏忠贤是,魏公公对此十分怀恨,所以天启临终对小朱的要求基本是个矛盾的命题。为防止魏忠贤从中捣鬼,天启一归西,张皇后就发布了遗诏,召英国公入宫听令,迎信王朱由检登基。这下,魏公公没辙了,他还没本事在这个节骨眼上狸猫换太子。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自缢 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汉族,明朝末代皇帝。八月即帝位,改明年为崇祯元年。该陵之简陋,甚至使前来参观定陵地下宫殿的人都很难相信这就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的陵墓——思陵。24日,看到大势已去的崇祯,让永王和定王两个皇子化装成平民,逃出了紫禁城,并命令周皇后自杀。25日凌晨,崇祯帝登上钟楼,鸣钟召集百官,但无一人前来。三天后,人们在寿皇亭发现了崇祯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