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

中国古代18大治世辅臣,你最看好谁?

中国历史绵延上下五千年之久,其中涌现出很多杰出的皇帝,他们开创的盛世在中国历史上都留下了绚烂多彩的一笔。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述一下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十八大治世辅臣!他是我国奴隶制社会早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伊尹历仕五朝,辅政50余年,他为商朝的富强和兴盛立下了汗马功劳!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大明王朝:胡宗宪一心寻死,赵贞吉有苦难言,他俩心声:我太难了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22篇文章)随着嘉靖帝闭关,朝局变得异常复杂起来,裕王窝在家中静观时变,徐阶暗中默许张居正命赵贞吉马上发动「”倒严”的总决战,而严嵩却一反常态,跟儿子严世蕃密谋破局。而破局的关键不在于严嵩和严世蕃要做什么,而是胡宗宪要做什么……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222期:大明王朝:胡宗宪面对倭寇炮火为何不躲,赵贞吉又为何不敢邀功?一、浙江台州战场,胡宗宪对战倭寇的第八

毁誉参半的东林党,对明朝真的有误国之罪吗?

东林党屡屡上奏弹劾魏忠贤等宦官,但无奈,明熹宗被魏忠贤所控制,最终在魏忠贤的谗言之下,东林党被大肆抓捕入狱,直到崇祯即位,才重新昭雪,得到重用。毁誉参半的东林党在历史上,东林党可谓是毁誉参半,有人敬佩,但是也有人不这么认为,反而认为东林党被抓捕入狱都是"咎由自取",崇祯一句:"文臣误我"更是将明朝的灭亡归根于东林党之上。但是,我们不能否定东林党对明朝的积极作用。

从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入手,来看他为什么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大臣们全部都支持立长子,他和大臣们斗法失败,最终只能选择妥协,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从小万历皇帝可以说和自己的母亲李氏相依为命,为什么这样说?所以说万历皇帝在历史上被评为贪财好色,甚至是败光了明朝的气运,但是有一点还是要肯定的,那就是对太后李氏十分的孝顺,李太后的态度决定了朱常洛的太子之位提前到来,这一点不用怀疑。

康熙灭鳌拜,万历抄张居正家,都不算高明,真正让人佩服的是刘询

01康熙皇帝灭了鳌拜,手段雷厉风行。所以鳌拜的存在,势必就是康熙真正掌握权力的掣肘。鳌拜是当朝辅政大臣,虽然不是首辅,却已经有了首辅大臣的实质。02万历皇帝抄了张居正的家,主少国疑之下的无奈。能够做到当朝首辅,想必张居正的颜值,绝对不低。张居正当权以后,立刻出现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那就是专权。万历皇帝事后还煞有芥蒂地告诉大家,张居正一天到晚给自己讲大道理,原来他才是真正的贪官。

比起强势的嘉靖,「 ”平庸”的隆庆可能更适合大明王朝

在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的结尾中,嘉靖皇帝对裕王说:「”朕御极四十五年,从来是一人独治。你太弱,没这个本事。”这个裕王,就是历史上的隆庆皇帝——明穆宗朱载垕。他是个药罐子,又好色,在位六年就驾崩了。过去,他的声望并不高,《明史》说他「”端拱寡营,躬行俭约”,《明实录》赞许他清修无为,后世史官说起他,光芒都被张居正、徐阶、高拱笼罩,他夹在嘉靖和万历这两位大名鼎鼎的皇帝之间,显得微不足道。仿佛这六

如果张居正再活15年,大明能多延续100年吗?或走截然不同的路

咱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明实亡与万历,这句话倒是没多大的错,但是却犯了一个很主观的错误就是将亡国的罪过归咎于君王,或者是乱臣,但是很多时候确实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像明朝更多的就是亡与党政和一群亡国之臣,如果张居正多活15年的话,可能会是使明朝能在延续100多年,但是最终的亡国之祸还是避免不了。

明朝后宫混的最成功的三位贵妃,大名鼎鼎的万贵妃却只能排第二

明朝时期后宫的是是非非,常常让皇帝非常闹心,后宫妃子之间的斗争激烈程度绝不亚于朝堂上文臣之间的党争。所以就在太子人选问题上,后宫妃子之间争得往往是你死我活。纵观明一朝,后宫中出现了三位非常有名的贵妃。先说一下,贵妃是在后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的妃子,一般只有立下大功或者生下独子,才能由普通嫔妃晋升为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