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

宽容生爱 便笑得自在

我们的心就好比是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时,仇恨就会被挤出去,宽容生爱,学会人生的退步,也就能感受布袋和尚开口便笑的大自在。由此可看出,大肚弥勒佛的心胸之宽容。因此世人称他为布袋和尚。据说,他的全身舍利至今仍完好保存在岳林寺大殿的东堂上。因此,我们在为人处世时,应当学会宽容别人,凡事退让一步为高。当你宽容了别人,你就会得到别人善的回报,自己也会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才能退一步海阔天空。

兔王父子为法舍命仙人宁死亦不食肉

即得超越百亿万劫生死之罪。仙人端坐不得乞食经历七日。母子二兽见于仙人七日不食。我今当为无上大法令得久住不惜身命。尔时兔王即为群兔。尔时兔王说此偈已。三毒所使为鸟兽形。唐生唐死未曾为法。吾今欲为无上法故弃舍身命供养法师。作此语已即语其子。尔时兔子闻母所说。其食肉者犯于重禁。乃以慈心制不食肉。时会大众异口同音皆共称赞。彼国众生不食肉戒。名白兔王菩萨不惜身命为无上道。亦名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弥勒化身的布袋和尚

弥勒化身的布袋和尚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没有人知道他姓甚名谁;不过当时的人都称他为长汀子布袋师,而他自己说名叫“契此”。摩诃居士布袋和尚在浙江四明山时与蒋宗霸居士两人相处甚欢;出处饮食,时相往来。至此大家才知道疯颠作态的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化身。弥勒又名慈氏,他修的慈心三昧以慈悲为怀,忍让为先,所以弥勒化身的布袋和尚,终年笑口常开。

憨山大师梦中游历弥勒兜率净土的真实故事

憨山大师曾于梦中上升兜率天,亲听弥勒菩萨说法,并蒙弥勒菩萨授予经卷。本文现对憨山大师生平及其与弥勒之缘作简要介绍。憨山大师被后世尊为曹溪中兴祖师。憨山大师才知道,梦中所游,是兜率天弥勒佛阁。憨山大师梦中亲近弥勒菩萨,增加了他对弥勒净土的向往之心。憨山大师梦中游历弥勒兜率净土的事迹,不仅是憨山大师对弥勒信仰的虔诚所感,更是高僧感应给后世修习弥勒净土法门的弟子所树立的榜样。

地球上第一尊佛像竟能行走下跪!

最早的佛像是佛陀应化时期一尊以牛头旃檀木雕刻的佛像。佛中年时,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曾求得一幅佛的画像,馈赠远方的朋友。优填王所制的旃檀佛像因为得到佛陀授记,而在印度受到非凡的重视。佛告弥勒菩萨言。若彼众生作诸罪已。若人信心造佛形像。

仰止唯佛陀俯首礼太虚

绪言“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①这四句脍炙人口的格言,是中国近代佛教界的泰斗,新佛教运动的巨擘──太虚大师的言教。纵观当今之佛教现状,不禁感慨万分,亦不由得想起民国时,曾于逆流中为扫荡教界腐朽,革新佛教,勇猛无畏,一往直前,奋斗不息的太虚大师。因与革命党人往来密切,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又作诗凭吊,故为清庭追捕,遂往普陀山避难。

6 拖耳耳长

6拖耳耳长布袋禅师为五代时人,应化于浙江奉化县。自认为自己能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称为“契此”;又因身体肥硕,外号为“长汀子”。而浙江天童寺的斋堂,更有偈曰:“弥勒示贫相稳坐主位,当纠察拖耳耳拖长;密祖现海量喜让客居,命侍者移座座移位。”布袋禅师,戏人间,因其遗偈,人皆以弥勒菩萨称之。

弥勒化身布袋和尚

不知名氏,来历不详的布袋和尚,自称“契此”,他是五代明州奉化人。便是形容布袋和尚逍遥放旷,无拘无束的一生。布袋和尚随缘度众,处处显示禅机。有一次,布袋和尚在站在街上,有一位禅僧问他:“请问和尚在这里做什么?”随后,布袋和尚唱颂道: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至此,众人才知道行履疯颠的布袋和尚,原来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