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景通

防微杜渐-戚继光

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他的父亲戚景通,对儿子的家教十分严格。戚继光十二岁那年,有一次,几个工匠来戚家修理房屋。工匠们的议论,被戚继光听到了,他立即去找父亲,提出要增设八扇雕花门户。戚继光默默地点了点头。有一天,戚继光穿着一双很考究的丝织鞋子走过厅前,被戚景通看见了。>戚继光听了父亲的教诲,立刻弯腰脱掉丝鞋,换上了布鞋。

戚继光是什么样的人?一个生下来就是将军!

跟着历史新知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戚继光,一个生下来就是将军的人!戚继光,山东登州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蓬莱。>然而这样的一个职位,并不是靠戚景通打拼出来的。史料记载,戚景通其实是个憨厚的老实人,做事不会投机取巧,适合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正是得益于此,时年才十岁的戚继光便名义上成为了这样的正四品将军。

戚继光护国爱家的登州情怀

文丨朱七七公元1528年的冬季,十月初一这一天,大海旁边的登州(现蓬莱)风大天冷,世代名门的戚家添了一个男丁,他就是被后人敬仰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对儿子的家教十分严格。戚继光十二岁那年,有一次,几个工匠来戚家修理房屋。戚景通指使他们安设四扇雕花门户。

千里海疆、东南数省惨遭倭寇荼毒,戚继光能否率军逆转战局?

在地理上看,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从汉代中日发生交往以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和平慕礼成为文化的主流。在民族存亡之际,中国军民浴血奋战,也因此付出了惨重代价。在14年抗战中,中国军队牺牲达380万之巨,而日军阵亡不过45万人,想干掉一个日军,中国至少要付出九个士兵的生命。

戚继光晚年为何如此悲惨?深度解析抗倭英雄的背后

文|菏家文史(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抄袭、搬运必究)抗倭英雄戚继光就曾为自己的抗倭生涯写下了一首诗,名为《马上作》,诗中写道:「”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生平。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这短短的四句诗,写出了戚继光抗倭的频繁,几乎一年的时光都奔波在抗倭的战场之上。然而,即使戚继光如此醉心于抗倭,但是其依然不能够得到朝廷的看重,甚至在其晚年的时候遭到了不公平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