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

[专家点评] 晚清木雕麒麟送子

[专家点评]晚清木雕麒麟送子清晚期木雕麒麟送子(细部)几块木雕系门窗饰物,为戏曲故事,构图大方,皆以圆雕手法,但不露刀痕,人物形态灵动,神情朴拙,朱漆描金,气氛热烈,颇具欣赏价值,当系同、光之物。

[专家点评] 清晚期湖南木雕老子出关图

[专家点评]清晚期湖南木雕老子出关图背面细部这件木雕顶边长15.5公分,底边长10.5公分,采用透雕手法雕出一位背着草帽的老者骑在一只水牛上,前面路边站着一位戴冠士人,伸出手臂做迎接状。这是一件清代中晚期湖南民间使用的木雕构件,雕工虽稍嫌粗糙但也不失为一件精巧的工艺品。清代木雕,以徽雕为最,闽雕次之,潮州再下,湖南木雕就显得粗糙了。

“曜变天目”的建盏古今

“曜变天目”的建盏古今建盏(天目瓷),黑瓷代表。该制品宋时为皇室御用茶具,传世并藏于日本的四只国宝级建盏“曜变天目”是饮誉世界珍宝……其中以“银兔毫”最为名贵。“昨天就烧废了一窑”吴师傅指着旁边的建盏说道。

中国传统工艺之—累丝金工

累丝是古代传统金工传统工艺,又名花丝或花作,起源于春秋战国的金银错工艺。能工巧匠们要把金银拉成丝,然后将其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于器物之上,这谓之累丝。

中国传统工艺 扎染之美 沉淀之美

中国传统工艺扎染之美沉淀之美扎染是指在织物上运用扎结成绺(或缝纫)浸染技艺印染成花纹的工艺。经过南诏、大理国至今的不断发展,扎染已成为颇具白族风情的手工印染艺术。扎染技法的采用。除中国外,印度、日本、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也有扎染手工艺。在同一织物上运用多次扎结、多次染色的工艺,可使传统的扎染工艺由单色发展为多种色彩的效果。扎染的工艺大致分为扎花、浸染两个流程。

张同禄谈《凤舞九天》景泰蓝

张同禄谈《凤舞九天》景泰蓝张同禄《凤舞九天》景泰蓝登上世界舞台深居简出,潜心于景泰蓝的创作作为当今唯一一位精通景泰蓝创作设计、...整套流程的国家级艺术大师,张同禄备受业界关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与《凤舞九天》国礼景泰蓝半世纪耕耘铸就《凤舞九天》和景泰蓝的辉煌张同禄从事景泰蓝艺术半个世纪,在景泰蓝设计、...领域奋斗了50几个春秋,创作了许多珍品。

年画的百年变迁

年画的百年变迁中国人过年曾有很多习俗,其中很多都已离我们渐行渐远,成为了一种记忆,甚至是一种传说。年画在不同地方还有不同的称谓,如过去北京人常称年画叫“卫画”。市民对世俗文化的需求逐渐增大,年画等年节点缀之物广受市民欢迎。这类年画在使用上都是一年一换。这一特点可作鉴定康熙年间刻印的年画依据之一。民间年画艺术的发展速度相应有所减慢。

古玉鉴赏点滴谈

古玉鉴赏点滴谈汉代玉灯——存世量极其稀少,故宫博物馆只有一件是战国的,此件稍晚几百年,但能收藏到已属不易。晚唐至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再度出现分裂,战乱频频,民不聊生,社会经济严重萧条,玉文化也受到极大的影响,现今出土明确界定为五代十国的玉器,笔者尚未见过一件。

漫谈古旧皮影收藏

漫谈古旧皮影收藏随着国家的富强繁荣,收藏古董成了一些人士的高雅爱好。古旧皮影,民俗皮影戏的演具。所以说,古旧皮影收藏不仅是传统古老美术品收藏,而且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欣赏和保护。相对来说,陕西号称中国皮影戏发源地。华县一杨姓艺人在礼泉收了一些灰皮皮影老头,一件八百元,转手一千三百元卖出。目前,民间和市场上的皮影制品大部分是明清以后的,一般时间越久远的皮影,其收藏价值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