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郑洞国与长春解放 7月11日,纪念长春解放70周年史料征集启动仪式在北京中国政协文史馆举行。1943年2月,蒋介石任命郑洞国为中国驻印军新1军军长,旋又升任副总指挥,留下许多配合盟军反攻缅北的传奇故事。蒋介石1948年6月12日致电郑洞国,强调军粮或可保证,“惟民粮无法,断难空运接济,故应劝导民众向各乡区疏散,或用半强迫性亦可”。当年8月,蒋介石再次命令郑洞国疏导长春市民出城。
牵制94%的日军:中国战场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至关重要! 由于中国战场的存在,阻碍了日军的北进计划,使苏联加强了欧洲战场,避免了两面作战。中国战场的作用,我认为主要是打击日军、牵制日军和控制日军。它使日本侵略者的脚陷在了中国的战场上,使它没有办法进攻苏联。但是我觉得,我们在总结抗日战争的经验,在回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时候,一定要辩证地看待中国战场的作用。但是我们在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时,必须看到两个同盟的作用。
为什么日本要挑起一二八淞沪之役? 为了将东北打造成进一步侵略全中国的基地,日本企图炮制一个听命于日本,受日本的操纵的滿洲国。日本人遂效法孙子兵法“围魏救赵”的诡计,决定在上海制造事端,挑起冲突,转移国际特别是英美等国家的注意力,以方便日本进一步剿灭东北抗日力量,建立起“滿洲国”傀儡政权。为此,日本决定要在上海搞出点事情来。
从经济、军事等方面探析,美苏等国是如何援助中国抗战的? 所以说两国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相差非常大。美苏两国摧毁了日军主力,为中国抗战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两次核打击在摧毁日军战斗意志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1945年8月8日,莫洛托夫接见了日本驻苏大使,递交宣战书,150万苏军向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了进攻。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我认为国内外两个同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其屈服而亡,不如战败而亡:蒋介石力排众议,坚定抗战信念! 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中国的首都沦陷。12月15日,也就是南京沦陷的第二天,蒋介石召集高级干部会议讨论,当时在会上一部分人主张和日本讲和,一部分人主张继续战斗,意见不一样。蒋介石说今天最危险之点就在于停战言和。南京沦陷以后,蒋介石在日记里表示,“与其屈服而亡,不如战败而亡”,他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
当孙科等人强烈主张与德结盟,中国为何始终忠于盟国? 中国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而且中国始终忠诚于这个联盟。中国始终站在同盟国的一边。孙科白崇禧当时中国有两个人主张要和德国结盟,一个是孙中山的公子孙科,另一个是著名的军事家白崇禧。蒋介石对英国的大使卡尔说,我们中国人是素讲信义的,不屈服于强国之威胁。同时蒋介石决定和苏联商讨缔结二十年互不侵犯的协定。蒋介石坚持拒绝德国的拉拢,不和德国人合作。
史学名家杨天石如何评价抗战时期的蒋介石? 有一位新华社记者访问,对我提了一个要求,说:“杨先生,你能不能用几个字概括蒋介石的一辈子?”现在有谁说蒋介石不重要?从另一方面来看,蒋介石虽然有过错,有两大过错,但是这两大过错也不能掩盖他的两大功。北伐动员我觉得这是今天对于蒋介石功过应有的态度。
中国抗战第二个、第三个艰难危险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中国抗战第二个艰难危险的时刻就是1938年广州武汉失陷。广州、武汉的失陷使得中国...、中国军队再度丢掉了一个行政军事的指挥机构。一号作战在中国近代史上称为豫湘桂战役,日本人先打河南、湖北、湖南、广西,中国的军队也都失败了。这是抗战的第三个艰难危险的时刻。
粟裕指示用“两字”破日军防线 声势胜过火烧赤壁 4月下旬,日伪军沿“清乡”区边沿开始构筑封锁线。日伪势力狂妄地宣称“篱笆打成功,清乡便成功”,企图凭借这一道重兵把守的封锁篱笆,置抗日军民于死地。这道指示还对沿线封锁线内侧的各区乡都作了布置,全线大破击的日期,定在7月1日晚上。火烧竹篱笆300里,那声势胜过三国时代的火烧赤壁。
喜峰口大捷的抗日名将宋哲元,情人被日本731部队做了活体解剖 文|和佛赏花去2018年4月,日本国家档案馆首次公开了三千多名731部队成员实名名簿。731部队用来进行人体试验的囚犯,全部来自于日本关东军的俘虏。当时731给一名二十四五岁的中国女子做解剖,这名妇女身材苗条,并且她还在狱中生下了小孩。而这个女人,森村诚一说是抗日英雄宋哲元的情人。经过激战,消灭日军6000余人,获喜峰口大捷,震动全国。1940年56岁的宋哲元中风病逝,被追升其为一级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