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达:收藏玉器首要重玉材 这种古玉审美观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我国古玉鉴赏收藏史的始终。我建议收藏家要与博物馆、考古所(队)建立密切联系,争取直观正式发掘出土古玉,这是学习古玉玉料的关键。当前对收藏家来说还必须从偏爱鸡骨白、牛毛沁等病玉和名目繁多的沁色等不健康的审美观中解脱出来,重新认识玉的质地和颜色。
是否应该乱世藏精而盛世藏新 是否应该乱世藏精而盛世藏新在当今艺术品市场日益火爆的时候,你见过真正的收藏家么?同时也要纠正一个说法:即人们常常念叨的“乱世藏金,盛世收藏”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很好懂,无非是告诫人们,在社会乱哄哄动荡不安的情况下,不宜收藏古董、字画之类的艺术品,而应多藏金银财宝类的真家伙。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收藏家的风采!
收藏家泼冷水:有些藏家用“讲故事”设局 虽然很多藏家以身说法,痛斥“讲故事”的害处,可还是有很多初涉收藏的买家不由自主地相信胡编乱造的“故事”。他指出,很有可能这位一般画家的作品在有的藏家手里一辈子都卖不出去,但是到了另一位善于“讲故事”的藏家手里就卖出了高价——这就是“做局”。
马未都为什么这样红 马未都为什么这样红据中国经济网报道,马未都很早就在中国文化界火过。至此,马未都已经不仅是藏界的首席名人,而且成为亿万大众的当红明星。如今马未都在大众间迅速窜红,不仅是因为他的传奇经历和收藏经验,更是因为其身家的暴涨。马未都透露,目前他的藏品数量多达5000余件,以眼下的行情,其总价当以亿元级计。马未都因为藏品价格的走红而红得耀眼,大众追捧他,无非是梦想亲自复制“马未都传奇”。
博物馆为何少了私人捐赠 博物馆为何少了私人捐赠13日起,广州博物馆史上最慷慨的捐赠者之一杨铨捐出的一批珍贵文物,在广州陈家祠与观众见面。广州文博专家黄淼章认为,博物馆应该更新观念,争取在私人捐赠者要求之间谋求一种双赢。徐湖平说,上海博物馆做得比较人性化,甚至为捐赠者已经贫困的后代购买房子、提供医疗费等。徐湖平认为,更多情况下,私人捐赠者需要一种人情的回馈。
水墨和青花我国所特有:收藏家独爱青花 水墨和青花我国所特有:收藏家独爱青花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以白底蓝花为主要特征,色泽清新,纹饰优美。与青花结缘数年的吴进良谈起青花瓷来如数家珍。水墨画和青花瓷都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如果将两者的艺术元素加以融合创新,岂不妙哉?深爱青花瓷的吴进良表示,作为一名艺术家,应该把中国传统艺术精华加以发扬光大,让青花艺术焕发出更富有时代气息和东方神韵的光彩。
山东一收藏家收藏千余块汉画像砖 山东一收藏家收藏千余块汉画像砖“现在青岛有一名收藏了1100多块珍贵汉画像砖的收藏家张新宽,作为个人收藏家,他遇到了收藏品无处放置的难题,希望...有关部门能出台政策,鼓励民间收藏的发展。”在本次两会上,市政协...刘同福提出提案,呼吁...保护珍贵文物“汉画像砖”。为了弘扬这一传统文化,2007年5月,张新宽在崂山区枯桃东山409医院内筹建了中国第一个汉画像砖博物馆。张新宽也因此被誉为军旅收藏家,中国汉画像砖收藏第一人。
收藏:“买一不买十” 一般比较成熟的收藏家多主张买一不买十,因为他们在收藏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刚开始搞收藏由于对收藏知识了解不多,没有具备购买精品的能力,往往只能从普品集起。随着收藏知识的不断充实与提高,才自觉地对自己的藏品档次要求越来越高,而对早先购进的藏品就会感到档次低、不顺眼,这就形成了他们买十不如买一的收藏观。
收藏家的室名(上) 收藏家的室名(上)收藏是一项情趣高雅的文化娱乐活动。明代藏书家徐火勃,收藏五万多卷书,他的书斋名叫“红雨楼”。清代金石学家陈介祺,收藏有战国至魏晋时期古玺一万枚,他的室名就称“万印楼”。清代书法家邓石如,因他用于书写的一方砚台是“铁砚”之故,乃取斋室名“铁砚山房”。
古陶收藏家路东之 古陶收藏家路东之“我们注定了走的是一条孤寂的路。”古陶文明博物馆馆长路东之这样描述他10多年来的收藏、办馆道路。路东之的博物馆是中国内地首批私人博物馆之一,于1996年被批准成立,1997年开馆。路东之从中学时代开始痴迷传统文化和古代器物,1996年博物馆批准成立的那天是他35岁生日。博物馆从展览理念到展示语言都是路东之的个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