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专家点评] 西周 单五父壶

[专家点评]西周单五父壶壶亦为中国古代酒器。这件西周单五父,长颈,垂腹,椭圆形。长方形子口盖,两侧附龙首衔环耳。颈部饰环带纹及凸弦纹,腹部以突起的双向龙首为主,辅以数条身躯相交的龙纹。圈足上为变体龙纹,器盖装饰环带纹,顶内凹,内饰两条交龙。铭文铸于壶口内壁及其盖上,口内铭文4行,19字,含2重文符。铜壶造型优美,纹饰缛丽,铸工精湛,堪称精品。此壶2003年元月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

[专家点评] 明成化 青釉敛口三足水盂

[专家点评]明成化青釉敛口三足水盂成化年间的瓷器质精器美,再加之传世不多,故为鉴藏家所珍爱,明末时即有“成杯一只,值钱十万”之谓。这件青釉敛口三足水盂即是这次发掘的成果。不过宋代官窑胎土为紫金土,其“紫口铁足”为流釉后出现含铁量较高的胎土本色,而成化器胎土为含铁量较低的灰白胎,其“紫口铁足”是人为效果。

[专家点评] 明嘉靖 景德镇窑青花团花狮纹带盖梅瓶

[专家点评]明嘉靖景德镇窑青花团花狮纹带盖梅瓶这件明嘉靖青花团狮纹盖瓶,口径2.2厘米,底径6.4厘米,通高18厘米。器内满釉,器底无釉,底釉青中泛白,盖内与器底均有螺旋纹。盖外壁为缠枝花卉,器物颈部与肩部有三道弦纹,腹部绘三组狮子,张口瞪目,尾巴摇摆,上下各为三朵云纹,好似在云海中翻腾。腹下部有二道弦纹,在弦纹下绘三组折枝梅花。青花色泽浓艳,青中泛紫,略晕散,绘法为单线勾勒,一笔平涂,接痕明显。

[专家点评] 西汉 龙形玉佩

[专家点评]西汉龙形玉佩这件西汉龙形玉佩,长18厘米,宽11.9厘米,用整块和阗白玉透雕而成,玉色泛青,局部有褐沁,龙头上昂,回首,身呈拱形,拱身上部中间有小孔一个,可以系挂,龙身饰勾连涡纹,尾部透雕成凤尾状,头与尾饰阴线图案。该龙形玉佩造型奇异,抛光洁净,惜残断。

[专家点评] 清任颐 花鸟册

[专家点评]清任颐花鸟册徐悲鸿先生1926年在巴黎留学时,曾将任伯年的作品给他的老师达仰观看,达仰感慨万端地题道:“多么活泼的天机,在这些鲜明的水彩画里,多么微妙的和谐。在这些如此密致的彩色中,由于一种如此清新的趣味,一种意到笔随的手法--并且只用最简单的方术——那样从容的表现了如许多的物事,难道不是一位大艺术家的作品么?任伯年真是一位大师。”

[专家点评] 唐 铜川窑三彩塔式罐

[专家点评]唐铜川窑三彩塔式罐这件唐代三彩塔式罐分三层,底层为塔式罐底座。塔式罐通高54厘米,底座高28厘米,喇叭口径22.6厘米,扁球体口径11厘米。扁球体为褐彩,底座为黄褐彩,中间夹有黑色斑点,底有少量绿色流彩。三层仰莲花瓣附于圆形凹底托盘上,凹底朝上托于扁球体上,上托罐体。托盘为褐彩,莲瓣面施褐彩,前为黄彩。上层为一罐,无盖。侈口圆唇,束颈,鼓腹,腹径23厘米,最大径在上部近颈处。

[专家点评] 宋欧阳修 灼艾帖

[专家点评]宋欧阳修灼艾帖欧阳修是北宋诗文大家,影响波及王安石、苏东坡等,是公认的文坛领袖,他的学书主张,为苏轼继承和发扬。欧阳修传世墨迹尚有几件,此“灼艾帖”为其中之一。此帖书法端庄劲秀,即露锋芒又顿挫有力,此正是黄庭坚所谓的“于笔中用力,乃是古人法”。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人。神宗继位,与王安石不合,以太子少师致仕,熙宁五年卒,年六十六岁。有《文忠集》一百五十三卷。

[专家点评] 西汉 玉冲牙

[专家点评]西汉玉冲牙这件西汉时期的玉牙冲,高14.2厘米,宽7.8厘米,用和阗白玉透雕而成,玉色泛青,半透明,局部有沁斑,呈石灰色,龙头向上,面向一侧,齐唇,张口露上下两尖牙齿,下唇生须,耳部有一撮弯毛,圆目,头顶有一小角,角后有羽,上有一小孔可系绳,龙身饰勾连涡纹,尖尾弯向一侧。在龙身弯曲内侧,又透雕一回首小龙及图案等。此器造型独特,在西汉时期的玉制品中非常少见。

[专家点评] 商 册方斝

[专家点评]商册方斝这尊商代青铜册方斝,高28.3厘米,口径13.3×11厘米。册方斝是一种酒器,除有斝的两柱、一鋬等基本特征外,形状略呈方体,口部四角趋向圆形,平底下有四个三角形足。有盖,盖上铸双鸟为钮。全身饰以细密的三角纹和兽面纹。铭“册”字,是器主家族的族徽。方形斝较为少见,该斝铸造精湛,庄重典雅,为稀世珍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专家点评] 清乾隆 粉青釉瓷臂搁

[专家点评]清乾隆粉青釉瓷臂搁此粉青瓷臂搁长16.5公分,乾隆款,从质地、造型等方面看应为乾隆时物。臂搁造型取竹之一段,下部模拟竹之根部,中下右侧生出一细竹枝,上生竹叶数片,臂搁上方隶书题“翠筠不染湘娥泪”,有二印,上一印白文“翰”字,下朱文“墨”字。臂搁粉青色泽优雅,竹之造型即自然又有艺术加工,奇思妙想,堪称文房精雅之物。此瓷臂搁曾著录于《中华文物集粹--清玩雅集收藏展》图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