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专家点评] 清晚期 寿山石印章

[专家点评]清晚期寿山石印章清晚期寿山石印章(印)这枚晚清黄士陵篆刻“...郡公后人”印章,质地为寿山石,高6.1厘米,印面3×3厘米。镂雕双螭龙钮,螭龙首尾相衔,造型生动。“癸巳”即公元1893年。黄士陵早年篆刻受吴熙载影响最深,他曾偶得吴氏晚年印谱,从而对吴氏篆刻进行了极其深入的研究,致使吴氏清新婉丽的印风根深蒂固地融会于自己篆刻艺术之中。此印即是最好的证明。

[专家点评] 清乾隆 景德镇黄地粉彩开光诗文双夔龙耳壁

[专家点评]清乾隆景德镇黄地粉彩开光诗文双夔龙耳壁这件乾隆黄地粉彩开光诗文双夔龙耳壁瓶,器高21厘米,口径8.1厘米,底径7.7厘米。唇口,长颈,颈肩部用青花料装饰两夔龙耳,腹部为扁方形,外撇长方足,器内施松绿釉,外壁黄釉为地,腹部正中央为白地开光,内用墨彩楷书乾隆御诗一首。御诗右下方落款:“乾”和“隆”二方白文、朱文方形篆书款印章。开光外绘通体缠枝花卉。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6字篆书横款。

[专家点评] 宋 玉云龙佩

[专家点评]宋玉云龙佩这件宋代白玉鱼,长4.8厘米,高1.8厘米。此鱼为和阗白玉琢制,局部有红褐色浸蚀,鱼体较瘦,大嘴微张,背鳍矮而长,胸、腹、鳍皆以浅浮雕线刻简化处理,尾部后摆呈跳跃状,有较强的动感。背鳍中部有一小穿孔,可供佩戴。在古代鱼一直被认为是吉祥之物,玉鱼自商周开始流行一直流传到清代,古人向来喜欢通过谐音表示美好的愿望,以示富裕,年年有余。这也是鱼纹佩饰承传不息的原因吧。

[专家点评] 清紫檀 嵌百宝福禄寿喜笔筒

[专家点评]清紫檀嵌百宝福禄寿喜笔筒清紫檀嵌百宝福禄寿喜笔筒(细部)百宝嵌又名“周制”。采用珍珠、宝石、象牙、玉石等各种珍贵材料作漆器镶嵌成图画。这件笔筒为紫檀材质,直径14公分、高16公分,线条简捷。五色百宝组成了“福、禄、寿、喜”的传统吉祥图案,工艺精湛,紫檀黑地衬托着五彩,沉着大方、相得益彰。此笔筒曾著录于《中华文物集粹——“清玩雅集”收藏展》一书。

[专家点评] 唐 金凤

[专家点评]唐金凤这件唐代金凤,长6.7厘米,高6.6厘米,双翼平展,两足蹬地,作欲飞状,在胸、腹、双翼处原嵌绿松石。金凤原是镶嵌在器物上的装饰件,它自然生动,把欲飞的刹那间的动作刻划得淋漓尽致。1971年西安市郭家滩唐墓出土。

[专家点评] 清乾隆 景德镇窑酱釉描金三系壶

[专家点评]清乾隆景德镇窑酱釉描金三系壶这件清乾隆款酱釉描金三系壶高13.5厘米,口径3厘米,底径10厘米。通体施酱釉,并以金彩绘纹饰。底满釉,中心阳文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6字款,并留有3个细小的支钉痕。这件三系壶,造型古雅,渗透出浓浓的书卷气。酱色釉又名紫金釉,起源于宋代,流行于清顺治、康熙时期,乾隆时在酱釉地上描金,形成仿古铜器的釉色,又称仿古铜釉,可谓将酱釉的美发挥到极至。

[专家点评] 宋 白玉鱼

[专家点评]宋白玉鱼这件宋代白玉鱼长4.8厘米,高1.8厘米。此鱼为和阗白玉琢制,局部有红褐色浸蚀,鱼体较瘦,大嘴微张,背鳍矮而长,胸、腹、鳍皆以浅浮雕线刻简化处理,尾部后摆呈跳跃状,有较强的动感。背鳍中部有一小穿孔,可供佩戴。在古代鱼一直被认为是吉祥之物,玉鱼自商周开始流行一直流传到清代,古人向来喜欢通过谐音表示美好的愿望,以示富裕,年年有余。

[专家点评] 战国 提梁凤嘴盉

[专家点评]战国提梁凤嘴盉这件战国提梁凤嘴盉通高23.1厘米,口径11.1厘米,腹径22.6厘米,重4.3千克。盖顶隆起呈扁圆形,盖边较厚,子口,顶中央有立环钮一个,联结两节铜链和一个大圆环,大圆环套于提梁上。提涩两端为龙首,吻接于两肩。流为一有冠凤首,凤嘴作流口,位于顺提梁一端下部肩上,正当两足间的上方,可保证注酒的稳定性。此种盉构思巧妙,做工精细,以吉祥动物为造型,表现出丰富的想像力和浪漫主义风采。

[专家点评] 清 黄花梨六方形雕花火盆架

[专家点评]清黄花梨六方形雕花火盆架这只清代黄花梨六方形雕花火盆架高85厘米,宽113.1厘米,深99厘米。架呈正六边形结构,顶部六边形面上有圆形内凹,正好可以摆放火盆,高束腰浮雕对龙纹6组,6块牙子上浮雕对龙纹和卷草纹。插肩榫处浮雕象头纹,象鼻夸张向下延伸形成三弯腿,而象鼻头上翘形成了马蹄,底部托泥土亦呈正六边形,总体造型十分罕见。

[专家点评] 隋 白釉双龙柄联腹传瓶

[专家点评]隋白釉双龙柄联腹传瓶这件隋白釉双龙柄联腹传瓶高18.5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2.5厘米,腹径11厘米。盘口,单颈,双腹相联,连接处有两个环形系。双龙柄为手工捏塑而成,手法简单干练,形象生动逼真。这件传瓶,造型新颖别致,是隋代创新的器型。白瓷的出现日趋完善,为日后出现精美的彩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而隋代白瓷功不可没。这件传瓶代表了隋代白瓷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