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 碧玉饕餮纹龙耳簋 [专家点评]清碧玉饕餮纹龙耳簋这件清代碧玉餮饕纹龙耳簋,通盖高14.8厘米,通耳宽21.8厘米,口径15.2厘米。碧玉,仿铜簋式样,圆体,透雕龙首形双耳,兽吞式三足,有盖。器腹与盖的外壁浮雕饕餮纹下压雷纹地,盖钮透雕云龙纹。玉色深沉,器体厚重,极似青铜器庄重肃穆的韵味。
[专家点评] 汉 禽兽规矩镜 [专家点评]汉禽兽规矩镜这方汉代禽兽规矩镜,直径16.5厘米。规矩纹、乳钉纹与方格将内区分为四方八区,纹饰配置分别为仙人戏鹤、大嘴兽对卷须龙、鹿角兽戏怪熊、白虎对青龙,四组主纹间隙填衬卷云纹。边缘装饰繁复的14组禽兽纹构成的圈带极富特色,在同类镜中是极为罕见的。
[专家点评] 明 鳝鱼黄澄泥砚 [专家点评]明鳝鱼黄澄泥砚明鳝鱼黄澄泥砚(底足)这方鳝鱼黄澄泥砚长20厘米,宽14.5厘米,厚2厘米,重1.1千克。该砚作者于砚盖和砚缘上作立体雕或浮雕。墨池左右两边中上部砚唇,由浮雕折枝瓜叶瓜茎及小松鼠所围。砚盖中下部浮雕着一枝带叶和果实的瓜茎,一只稍大一点的松鼠正在啃食瓜茎。砚盖上半部有竖式4行凸雕行楷书“寿古而质润色丽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18个字。
[专家点评] 明 宣德铜炉 [专家点评]明宣德铜炉这件明代宣德炉,通高13厘米,口径19.4厘米。炉身呈扁圆形,炉口为折沿,其上有两个对称的环形立耳,其下为束颈和折肩,炉底有三个蹄形足,炉的外底中央铸有“大明宣德年制”六个阳文铭款。铜质精良,线条流畅圆润,包浆色泽凝重,表面光洁油润,气韵沉稳浑厚,为炉中佳品。现藏首都博物馆。
[专家点评] 明董其昌 草书扇面 [专家点评]明董其昌草书扇面“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野戌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夜,噭噭夜猿鸣”,这是董其昌草书扇面释文。此帧扇面书法写的非常激越跳宕,技法娴熟。扇面纸熟,又有折痕,形式特殊,写好不易,董其昌是书扇老手,正利用了扇面的短处而变其长,出现的线条及墨色的变化别有意味。此扇15.5×47.7厘米,藏荣宝斋。董其昌明书画家。官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专家点评] 汉 玉獬豸 [专家点评]汉玉獬豸这件汉代玉獬豸长4.5厘米,宽3.7厘米,1.6厘米。东汉杨孚《异物志》:“北荒之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斗人争,作不正音。”古有“獬豸决讼”之说,为此獬豸的形象,成为历史法官的代称。这就详细说明独角兽的内涵意思,坚持正义,专击不公正者。
[专家点评] 明永乐 “国宝”墨 [专家点评]明永乐“国宝”墨此墨椭圆形,正面两只张牙舞爪的飞龙,气势不凡。双龙中间有“国宝”二字。墨之反面有“大明永乐年造”字样,填以蓝色。墨的上下左右饰以如意头及变形图案,成重叠状。龙及图案皆用金填满,如金泊打就,立体感极强。制墨从明代起,进入了高峰期,名家辈出,技艺精湛,又因年代较早,故明墨弥足珍贵。此墨为御用贡品,材质更是无与伦比,制做精工,真“国宝”也。
[专家点评] 明崇祯 景德镇窑青花海涛龙纹贴足筒炉 [专家点评]明崇祯景德镇窑青花海涛龙纹贴足筒炉这件明代崇祯青花海涛龙纹贴足筒炉,高19.2厘米,口径22.2厘米。折沿上绘青花折枝与卍纹5纽。颈部画龟背锦地开光仙鹤云纹,间以朵形如意纹。腹绘相向游龙2条。胫贴三只模印兽面纹悬足,纹饰之细以致兽面纹的毛发清晰可辨。足部周围饰以海水江牙纹。青花蓝中微微泛灰,淡雅清新。所绘龙须短粗,呈鱼叉状,发一撮,火炬形竖发,爪细长,二指相对成蟹钳状,具明代龙纹特点。
[专家点评] 清丁敬 隶书册 [专家点评]清丁敬隶书册清丁敬隶书册(细部)丁敬字敬身,号砚林,钝丁,别署梅农、丁居士、龙泓山人、砚林外史等,杭州人。丁敬工诗擅书法、精鉴赏,篆刻为“西泠八家”之首。丁敬书法较少,现所见大多为诗稿、书信。此隶书册纸本,二十六开,每开纵21、横11.8厘米。此册钤有“砚林丙后之作”,是他中晚年家里失火后所刻,另“砚林亦石”是丁敬66岁所刻,故此册应为他晚年作品。何绍基亦擅隶书,此评价当为行家言。
[专家点评] 清姚宋 山水轴 [专家点评]清姚宋山水轴纸本,浅绛彩,纵201.3、横101厘米。款署“康熙丁酉夏四月于鸠江集韵山房写。七十叟姚宋”。鸠江为安徽芜湖别称。姚宋字雨金,羽京,号野梅。寓居芜湖,能画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兰竹。姚宋为“新安画派”画家,山水学渐江,但渐江去世时,姚宋仅十六岁,亲承渐江指授机会不会太多。山势峻拔,但似乎笔墨过于平均,层次不显。黄宾虹谓“祝昌、姚宋辈学渐江,笔无润泽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