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专家点评] 唐 白玉凤形佩

[专家点评]唐白玉凤形佩这件唐代白玉凤形珮长8.2厘米,宽1厘米。此玉凤珮由和阗白玉琢制而成,整件器物为立体圆雕。凤鸟曲颈昂首,丹凤眼,尖嘴,凤冠与尾部自然相连。弯曲的长颈圆润柔和,丰腴美丽的长尾顺势扬起,双翅展起,酷似翩翩起舞。整体器物采用了唐代玉雕所特有的雕饰方式和用阴刻线雕琢细部的古法,构成了一幅和谐优美的画面,给人以活泼向上的启示,充分显示出制玉匠工巧妙的构图和精湛的技艺。

[专家点评] 西周中期 饕餮纹斗

[专家点评]西周中期饕餮纹斗这是一件西周中期青铜饕餮纹斗,通长36.4厘米,斗口径5厘米,斗高7厘米。1976年扶风庄白家村出土。斗是一种挹酒器,其形作圆筒状。扁平长柄作弓曲形。柄部饰由凤鸟、夔龙组成的饕餮纹。全器纹饰线条深刻清晰,流畅生动,铸刻极为精致,是一件实用性和艺术性和谐统一的非常精美的器皿。

[专家点评] 明 张鸣岐铜手炉

[专家点评]明张鸣岐铜手炉这件明代张鸣岐铜手炉,长12.6厘米,宽8.5厘米,高6.7厘米。篾子形的盖系手工凿刻而成,有立体感,打磨精良,光可鉴人。底部有“张鸣岐制”4字阴文篆书刻款,加方框,大方得体,有名家风范,应是张鸣岐手制真品。张鸣岐,明末浙江嘉兴人,工艺美术家。张氏制炉选用精炼红铜,铜质纯净,可塑性强,光泽柔和,造型朴实而富有变化。张氏手炉的特色是炉体不锈蚀,炉盖炉身吻合紧密,经千万次开合而不松动。

[专家点评] 清顺治 景德镇窑青花五彩三多粥罐

[专家点评]清顺治景德镇窑青花五彩三多粥罐清顺治景德镇窑青花五彩三多粥罐(底足)这件清代顺治——康熙时期青花五彩三多粥罐,高16.7厘米,口径14.7厘米,底径11.1厘米。颈部设青花、矾红、绿釉相间的变体倒垂莲瓣纹,肩上饰矾红海水纹,罐身画青花五彩桃子、佛手、石榴纹。寓意寿多、福多、子孙多。设色古雅,形态稚笨,釉彩凝重,青花粗放,富有顺治晚期至康熙早期五彩瓷韵味。

[专家点评] 清傅山 草书轴

[专家点评]清傅山草书轴傅山初名鼎臣,后改名山,原字青竹,更字青主,又字仁仲,别署公它,又号石头、石道人等。他提出的“四宁四毋”理论对书法界影响重大。后人多有论及,甚至有些人曲解傅山的理论,为自己写不好字找到“理论”依据。明人草书多作连绵大草,一泻千里,气势很盛,傅山也是其中的代表书家之一。傅山作字拎的起笔,故笔画细尖如游丝;又落的下笔,甚至出现墨色块面。

[专家点评] 清弘仁 墨松灰漆屛

[专家点评]清弘仁墨松灰漆屛这件渐江的画很独特,它不是画在纸上或绢上,而是画在一块木地灰漆屏上,纵173厘米、横115厘米。吴旷的儿子吴苑,字楞仙,官至祭酒,人称吴祭酒。渐江也曾为他作过画,可见与吴家关系比较密切。此松虽画在灰漆上,但风格一如绘于纸上,并没有受到材料的限制,松的造型简捷,但又姿态生动。松以墨勾画而成,施以浅绛。这件灰漆屏曾经是许承尧先生所藏,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专家点评] 清 青玉耳杯

[专家点评]清青玉耳杯清青玉耳杯(底款)耳杯,又称羽觞,是古代的饮酒器皿,汉代多见漆质耳杯。清乾隆时期常仿此器形...玉耳杯。这件清代青玉耳杯长10.45厘米,通耳宽8.1厘米,高2.9厘米。淡青色玉质,器体为瘦长的随圆体,腹较浅,胎较薄,椭圆形圈足。器底中央阴刻隶书“大清乾隆仿古”六字,分三列纵排。通体磨制光润,秀丽素雅。

[专家点评] 西周中期 刖人守门方鼎

[专家点评]西周中期刖人守门方鼎西周中期刖人守门方鼎(另面)西周中期刖人守门方鼎(另面)西周中期刖人守门方鼎(细部)这件刖人守门鼎通高17.7厘米,口长9.2厘米,口宽11.9厘米,重1750克。西周中期青铜器。1976年陕西扶风庄白村出土。鼎为方体,双附耳,分上下两层。炉膛正面铸能开闭的两扇门,右门外浮雕刖足者持一插关,与史书记载刖者守门相符。两侧铸方孔窗户,炉底有一圆孔。对受对刑的罪犯,仍然给予他们生活的出路。

[专家点评] 清 百花硃墨

[专家点评]清百花硃墨清百花硃墨(另面)硃墨以硃砂为材料所制。硃砂一作朱砂,古代称丹砂,分土砂、石砂两大类。硃砂产地较多,但以湖南辰州所产质地最好,故硃砂又称辰砂。硃砂作为颜料使用历史很早,在殷商时个别甲骨上还留有用硃砂写的文字。以硃砂制的墨为硃墨。古人以硃墨做点校、批注、判卷用,也有以硃墨作画的。此硃墨背面刻有百花图案,正面有“御墨,乾隆丁巳年制”。丁巳为乾隆二年。

[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画珐琅荷花水盛

[专家点评]清康熙景德镇窑画珐琅荷花水盛这件清康熙画珐琅荷花水丞,高4.6厘米,腹径4.7厘米。此器为铜胎,敛口墩形水丞。器内外均施湖蓝略透明之釉,部分隐约露胎,器外表绘红白荷花数枝,荷花边立有一对鹭鸶,其中一只昂首回目张望,另一只则作低头觅食状。画面疏朗清新而富有变化。水丞镀金,器底微内凹,光素无纹无款。根据纹饰的风格及色釉堆砌而凸出画面的现象,应是康熙早期“不尚尊号”时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