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个承诺,农民为军长守墓40年无悔,80岁终盼得英雄后人 此时的军队已被敌人牢牢围住,被分割的部队多被日军吃掉。他在找到遗体并埋葬后,一边流泪,一边掏出一块大洋递给本地农民张永新,并希望张永新能将下葬后的唐军长妥善看护。张永新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他知道埋葬在这里的是一位英雄。等到她刚到中条山,就看到了这位为爷爷守护遗体40年的老人。
徐州会战之杂牌军,人在城在,城破人亡,三百士兵互用手榴弹自炸 徐州会战中,又以滕县保卫战最为惨烈。而这支杂牌军的故事,便是发生在藤县。在这一来二去之间,第22集团军,被围困于藤县。在如此情形之下,时任第22集团军指挥员的王铭章致电李宗仁,表示:「”人在城在,城破人亡”。随后,王铭章深中数弹,眼见无力回天之际,直接饮弹而亡。王铭章的举动似乎感染了剩余士兵,随后,仅存的三百余名士兵,互相用手榴弹自炸,炸死敌人的同时,他们也壮烈牺牲。
日军占领下恢复热闹的南京夫子庙 残垣断壁中摆满了小吃摊 位于南京城南的夫子庙在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前便是历史悠久的商业区。南京夫子庙的小吃更是名为遐迩,名声和品质更是远在上海城隍庙之上,满街都遍布在各式小吃摊。1937年侵华日军占领南京之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夫子庙一带被日军烧成了一片焦土,残垣断壁惨不忍睹。
短史记丨为何会用「 ”太君”来称呼日本兵? 文|杨津涛国产抗战剧中,敌占区的民众,尤其是基层汉奸们,普遍称呼日军官兵为「”太君”。这里的「”太君”,是什么意思?从何而来?「”太君”是古词新用说起来,「”太君”一词在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古已有之”。在唐代,三、四品官员的母亲,被称为「”太君”;在宋代,对妇女有「”郡太君”「”县太君”等封号。杨家将系列小说中,老令公杨业的夫人「”佘太君”,应该是中国人了解最多的一位「”太君”。图:北京百望山上的
抗日烽火中的故宫文物南迁,一场惊险的「 ”国宝奇旅”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进入到了十四年抗战时期。北平在东北沦陷之后也成为了中国抵御日本南下的最重要的城市。在日军的威胁一步步加深的国难时期,故宫博物院内的文物搬迁也逐渐开始。
为躲避日军战火南迁西移的故宫文物 还是没能躲过南京浩劫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随着东北大片国土的沦陷,日军步步紧逼,存放在北平故宫博物院里的无数的珍贵文物牵动了国人的心。为了防止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珍宝落入日军之手,1932年11月,国民...行政院通过了北平故宫重要文物南迁的提案。故宫工作人员经过两个多月的清点从数十万件故宫文物中精选了242592件珍贵文物装成13391箱,准备运往南京暂时存放。1933年1月31
晋南破碎:抗战相持阶段的中条山战役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国军的战斗力?在抗战相持阶段,中日双方的主要作战特点是不再进行全局进攻或防守,而转向对局部地区的持续争夺。日本方面因其速决战目的落空,希望在局部地区给予中国军队以重创,打击重庆方面的抗战决心。其积极作战的重点,就放到了有中国军队坚守的晋南地区。中条山战役,便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发生的。聚焦中条山抗战期间的日本陆军彩色照片抗战初期,日军迅
二战期间最强的五大日军部队都是谁?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在二战期间,日本为了升级对华战争,先后动用一百多个师团入侵我国,不过这些师团的战斗力却是参差不齐。也可以说是日军的五大主力。那么这些师团最终都是什么样的下场呢?近卫师团曾参加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但二战爆发后,为保障首都的安全,近卫师团一直驻扎在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