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陈文 次年升任吏部尚书。陈文因《英宗实录》被赏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位极人臣之时,却随即于成化四年四月病故,追封少傅,谥庄靖。死后数名官员皆上书称陈文当不此庄靖这个谥号,要求撤销,被宪宗驳回,然而陈文终究还是带着一身骂名结束了其毁誉参半的一生。
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杨荣 杨荣最为年轻且聪明伶俐,朱棣自然对其格外宠爱,亲自将其名由杨子荣改为杨荣。杨荣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在于谋划边防,尤其是在明成祖时最为突出。在实施这一战略过程中,杨荣先后被派往甘肃和宁夏。杨荣指挥若定,与金幼孜商议,认为离北京尚远,为防止军心涣散,应秘不发丧。杨荣因贡献突出,被晋升为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并食三禄,杨荣请求辞去尚书俸禄,未得批准。由于王振的崛起,杨荣受到攻击。
朱元璋家族列表 父亲仁祖淳皇帝朱世珍>母亲淳皇后陈氏>兄弟姊妹朱兴隆(南昌王)、太原长公主、曹国长公主。>皇后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马氏,宿州人,卒於1382年,寿51岁。>妃:>成穆贵妃孙氏,陈州人,卒於1374年,寿32岁。兄孙藩,元帅马世熊义女。>安庆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81年下嫁欧阳伦。>福成公主,父南昌王(朱兴隆),母王氏,嫁王克恭。王克恭曾任福建行省参政,後改福州卫指挥使。>庆阳公主,蒙城王女,嫁黄琛。
出身低微的状元宰相-顾鼎臣 出身低微的状元宰相顾鼎臣是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乙丑科状元。婢女私生子少似流浪儿顾鼎臣与大多数出身书香门第、名门望族的苏州状元、宰相相比,算得上是个“另类”。这个男孩,就是后来中状元做宰相的顾鼎臣。担任宰相后,顾鼎臣最值得荣耀的一件事是皇帝南巡时代朝临政三个月。据此,顾鼎臣提议重新丈量全国田亩,清查庄田,还田于民,改革赋役制度。江南自古以来赋税严重,出身江南的顾鼎臣十分关心日益严重的江南赋税问题。
明朝首辅的演变 明成祖的这一措置,为明朝的内阁制奠定了基础。明英宗以后内阁的权力又逐渐集中于首辅,首辅成为实际上的宰相。明朝的内阁辅臣特别是首辅,除了严嵩等少数几个以外,大多数是负责和称职的,皇帝和辅臣之间关系基本和谐。
马士英 明末掌军务者中,马士英的能力大约介于孙承宗与袁崇焕之间。事实上,正是因为马士英的合格尽职,所以江南一直是未受农民起义军威胁过的世外桃源。而马士英此刻的态度颇亲东林,也有心要立个大功,于是两人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秘密商定出一个两不得罪的折中方案,即放弃福王和潞王,拥立桂王朱常瀛。
少师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 因学行出众,杨士奇属于应征之列。不久,吏部尚书张考察编纂工作,发现杨士奇是个难得的人才,便将其提拔为吴王府审理副。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去世,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杨士奇被提拔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朱瞻基最终采纳了杨士奇的建议,没有追究赵王的责任。吏部尚书蹇义和户部尚书夏原吉与将领们主张采取进一步的军事行动。
千古名臣史可法的致命失误:被马士英出卖 史可法许多人将南明政权迅速瓦解的源头指向马士英和阮大铖。其实,倘若不是史可法在决策上的重大失误,马士英及他的幕后策划者阮大铖是难以实现其阴谋的。而史可法若不是受到东林党人的压力,也不会犯此错误……崇祯死亡前后,南京兵部尚书是史可法。可见,史可法在军队上有很高的威望。再加上在户部、漕运等多方面的成绩,史可法称得上是一位全面的将才。史可法出任兵部尚书时,北方战局已相当严峻。
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弘光政权建立后,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称“史阁部”。史可法遂至扬州,继续抵抗清兵。史可法的部下在这种情形下,仍率余部继续鏖战,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复多尔衮书史可法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顿首谨启大清国摄政王殿下:南中向接好音,法随遣使问讯吴大将军,未敢遽通左右,非委隆谊于草莽也,诚以大夫无私交,《春秋》之义。
明代广西唯一的兄弟尚书----蒋、蒋冕 明朝中叶,有一对亲兄弟,登同一榜进士,后来又相继成为尚书。这就是广西桂林市全州县蒋、蒋冕。在这样的朝廷里,蒋、蒋冕兄弟却是比较正直的封建官吏,其中蒋冕被史书称为"理学名臣"、"有古大臣风"。蒋冕的哥哥是蒋升还是蒋,史书上数百年来有两种说法。蒋贯就是蒋冕的曾祖。蒋则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二,娶杨氏,继娶于氏,生子履端、履长、履坦。按理说,哥哥名甚应以弟蒋冕的《先世谱系记》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