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真的是无辜冤死吗? 袁崇焕星夜赴援,统率诸路援军重创后金军于广渠门外。结果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袁崇焕被处以磔刑,终年47岁。袁崇焕死后152年,清朝乾隆皇帝正式公开为他...。从这个角度来说,袁崇焕死的确实有点冤。袁崇焕坚持不撤。袁崇焕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临危不惧。明军取得与后金交战以来的首次胜利。崇祯继位后,袁崇焕被召回,任右都御史。但崇祯皇帝给以绝对信任,袁崇焕在激动之下夸出了“五年复辽”的海口。
明妃传静慈师太竟然是她 电视剧《女医明妃传》中最神秘的女人,莫过于永庆庵里的“静慈师太”。翻阅《明史·后妃传》,其中有一位“恭让章皇后”又被称作“静慈仙师”的大人物。这位原名胡善祥的“静慈仙师”,曾是明宣宗的第一任皇后,被废后退居长安宫,她应该就是《女医明妃传》中“静慈师太”的原型人物。仙师,是对道士或有道者的敬称。庵不同于宫,师太不同于仙师,可见电视剧中的静慈师太与历史上的静慈仙师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刘邦居然是朱元璋偶像 李善长的意思,是让朱元璋效法汉高祖刘邦。在部下大臣们一点一点地诱引之下,朱元璋“遂有一汉高在胸中”,开始把刘邦装在心里,当作偶像来崇拜。朱元璋偶像崇拜的举动之一,就是爱读《汉书》。朱元璋也不例外。侍从大臣对朱元璋的看法颇不认同,立刻举出了他自己心中的偶像,说唐太宗也很不错。
女医明妃传王振是究竟是忠臣还是奸臣 《女医明妃传》取材自真实历史人物,在明代的传统风俗中,女子为官行医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刘诗诗饰演的谭允贤梦想便是悬壶济世,最终她成为一代女国医,名扬天下。在剧中王振是英宗亲信司礼太监,那么女医明妃传王振是什么人好人还是坏人?王振原来也是个读书人,在太监中算是罕见动物,所以明宣宗十分欣赏,便让王振去陪伴朱祁镇读书。
大明为何不愿意拿钱赎朱祁镇 景泰二年八月二十三日,瓦剌二十余人护送英宗到大同城下,向明军要赎回英宗的财物,说给钱就放回英宗。根据于谦的分析,瓦剌意图要挟明朝而不得志,势必求和,求和而太上皇(英宗)自返。好在景泰帝城府不深,没有这么多盘算,而于谦出以为国公心,以战逼和,促使明英宗归还,被称为社稷之臣。景泰帝在文华门召见廷臣,表示应当拒绝。于是,明廷派出以礼部右侍郎李贤为首的使团,出使瓦剌。景泰帝不予理睬。
明朝专权太监王振最怕竟然是她 众所周知,明朝的宦官(太监)极其猖獗,王振、曹吉祥、刘瑾、汪直、等人前仆后继,擅权乱政,把大明帝国搞得乌烟瘴气,最终悲壮地亡了国。张氏是明仁宗的皇后,明宣宗尊其为皇太后,明英宗尊其为太皇太后。从此,王振撕下面具,成为明朝第一个擅权乱政的奸恶太监。本来,明朝与瓦剌关系和缓,而王振却从中作梗,“构衅瓦剌”,点燃战火。
严嵩如何成为明朝内阁首辅 严嵩也确实没有让他失望,写得一手好文章,刚刚25岁就考中了进士,一举成名,也算是锐气早发的典型。明武宗正德十一年,严嵩终于病愈回朝了。严嵩遭到这样的待遇,自然是怨恨在心了,但自己还没有爬上去,这一切也都得忍。严嵩几次请他到家赴宴,但夏言总是冷然拒绝。
于谦如何解决“明英宗被俘”危机事件 消息传到京城,王振主张英宗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力言不可,但最终他们的意见未被采纳。英宗亲征之时,于谦奉命留京以兵部左侍郎理部事。英宗与亲军突围不成,只得下马就地被俘。于谦身为兵部左侍郎,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于谦的提议得到多数大臣的赞同,他当即被晋升为兵部尚书。于谦立刻奏请郕王,宣布京城文武百官,可预支本年九月至明年五月的俸粮,军士各预支半年饷,各自到通州仓领取。于谦如此布置守城,人心暂时安定下来。
历史上的汪美麟 今天,朱言还要还原一下被电视剧扭曲的汪皇后,也就是电视剧中的汪美麟。与电视剧中的腹黑心机婊汪美麟不同,《明史》中对汪皇后的记载是:“后有贤德,尝念京师诸死事及老弱遇害者暴骨原野,令官校掩埋之。”正史中的汪皇后是个心怀仁德,善良仁慈的好女人。在宫中,时常去关照太上皇一家的,除了孙太后,也只有汪皇后了。善良仁德的汪皇后得以善终,并且长寿。
明仁宗朱高炽为何不受父亲待见 在各种史书中,明仁宗朱高炽都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仁君典范。在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后,朱棣经常生气发怒。朱棣口中的媳妇,指的就是朱高炽的妻子张氏。朱棣这两句话的意思很明白,即他之所以没把朱高炽废掉,只是因为朱高炽有个贤惠的妻子。朱棣看到自己选立的储君如此无能,怒从中来,命令削减朱高炽的饮食,逼他减肥。以上两个故事表明,朱棣对朱高炽确实十分不满,尽管是恨铁不成钢,但也是在太严厉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