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我们可能误会了上千年的英雄——陈友谅

我相信很多人最初了解这位陈友谅的,就是从这本小说来的。在抗击元朝的过程中,陈陈友谅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在民国二年,中华民国提出重修陈友谅的墓,算是对他驱逐胡虏攻击的认同。当年陈友谅是败给了朱元璋,但是当时他抗击暴政元朝时的功绩是不容对没...的。最后我们再回到前头说的挖掘出来的那枚印章,其实并不是陈友谅后来称帝用的,而是他当年奋勇抗击元朝时期留下的。

大唐战略宰相:单枪匹马平定叛乱,不费一兵使吐蕃王朝灭亡

吐蕃从此国力日衰,一蹶不振,更无余力大规模入侵唐朝了。再后来,吐蕃王朝内部分裂,将领拥兵自重,过去归属吐蕃的部落也相继叛乱,奴隶起义席卷全国,吐蕃王朝就在这样的局势下迅速衰弱崩溃。吐蕃王朝,曾经不可一时、国力能与全盛时期的大唐帝国一较高下,怎么突然就分崩离析灭亡了呢?

古时士兵为何再热也不脱盔甲?常遇春大意脱下盔甲,不久离世

相传,常遇春就是栽倒在卸甲风上,卸甲风的名字起源于军中,因为军人身穿盔甲作战,因为剧烈运动,或者外界温度过高,导致人的体温升高,体内的热量因为盔甲的密闭而散不出去,就会导致血液流动加快,从而导致血管膨胀,血氧不足。常遇春就是在战斗取得胜利,由于无法忍受热气,就将盔甲脱下,这才导致体内温度遇到草原的冷空气,血管急速收缩,血液无法及时调节这种变化,使得他病倒了。

朱元璋的国民汉化工程,仅仅三十年,就把胡化社会彻底扭转过来

大明北伐38.明孝陵,朱元璋陵墓,南京1369年,洪武二年,冬,十月。兰州,指挥使司衙门,议事大厅。大明征西将军冯宗异召集陇右驻军高级将官开会。会上,冯宗异高度评价了临洮和兰州、巩昌驻军对抗敌寇进犯的功绩,特别是临洮的韦正指挥使,不仅多次粉碎番兵的进犯,而且在安抚当地各部落族人方面,作出了前人未能做到的贡献。

一个老头在家享清福,没兵没权,朱元璋把他家抄斩70人

阴沟翻船--李善长跟随征战,一路出生入死,本身又足智多谋,开国三大功臣之一,结果在76岁晚年在家享清福的时候被朱元璋满门抄斩。为什么一个开国老臣,一个老头在家都不能够安享晚年,手上已经无权无兵了还要遭到朱元璋的灭...呢?

剃发令造成了什么恶劣影响?如果没有它,大清不会这么惨

大清是什么时候下达「”剃发令”的?其实早在他们刚进北京城的时候,多尔衮就下达了相关命令。各处城堡着遣人持檄招抚,檄文到日,剃发归顺者地方官各升一级,军民免其迁徙。——《清太宗实录》·卷五但过了不到一个月,「”剃发令”就被取消了。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清太宗实录》·卷五在大清攻下南京、苏州和杭州等江南重镇之后,多尔衮又重新推行「”剃发令”,并喊出了极其血腥的口号「”留头不留发

明朝政治分水岭大礼仪之争,从此君臣相互仇视,直到明朝灭亡

在朱厚照生前,文官与江彬的矛盾就已激化,现今江彬存在极大的造反可能性。正德死后,皇太后和杨廷和以皇帝名义发布了一份遗诏。遗诏发布后,皇太后随即命宦官谷大用、内阁大学士梁储、定国公徐光祚、驸马崔元、礼部尚书毛澄前往安陆迎取朱厚璁。从现在来看,江彬造反可能性并不大。实际上,明王朝的反叛基本上都是当局所逼或者错误政策造成的。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杨廷和的这一举措都是荒谬的。

明朝统治时期,非正式的内阁制度,如何彻底架空了六部?

但是,从明朝中前期开始,内阁制度逐步壮大,到了明朝统治的中后期,内阁开始凌驾于六部之上,并且侵蚀了六部大部分权力,几乎架空了六部尚书。那么,其实并不正式的内阁制度,如何能够架空朝廷的六部呢?早在唐朝统治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三省六部制度。在元朝统治时期,朝廷建立了中书省,分为左丞相和右丞相,负责管理六部。从朱棣在位时期,内阁的地位开始提高,虽然仍不如六部,但毕竟出现了重大变化。

中华五千年,哪位皇帝才是治国理政第一高手?

中国古代几千年几百个皇帝,历代王朝都要面临着国家治理问题,宋真宗是治理国家的第一高手。996年,北宋财政2224万,户口451万,1021年,北宋财政150885万,户口为867万7千。短短25年,真宗把北宋户口增加了416万户,财富增加了近6倍。户口发展超过了唐朝贞观23年的4倍。财富的发展,前超过唐朝颠峰的3倍,后超越乾隆时期的3倍。即便是对外战争,北宋王朝对外最辉煌的战役都是宋真宗时代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