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

清明节的传奇故事

清明节的传奇故事>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弦高智退秦军的故事?他为什么能成功退敌?

弦高智退秦军成功的原因:一次他去去周王室辖地经商,途中遇到秦国军队,当他得知秦军要去袭击他的祖国郑国时,便一面派人急速回国报告敌情,一面伪装成郑国国君的特使,以12头牛作为礼物,犒劳秦军。秦军以为郑国已经知道偷袭之事,只好班师返回。郑国的国君慌了神,派了个能说会道的烛之武去劝说秦穆公退兵。

晋文公退避三舍是履行对谁的诺言?说明晋文公是个怎么样的人?

退避三舍此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句“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为什么晋楚两军相遇,晋军不战而退避三舍呢?晋文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其次是他的诚信待人。重耳始终记得自己流亡中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就连“退避三舍”也是对楚国的回报。

历史上的今天10月27日 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卒

前628年10月27日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卒在2642年前的今天,前628年10月27日,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卒。前628年10月27日,晋文公重耳卒。晋文公,姓姬名重耳,与周王室同宗,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28年冬十月,晋文公因病逝世,终年70岁,其子晋襄公继位。前628癸巳年,即鲁僖公32年,即周襄王24年。

晋文公称霸中原前,是如何兼并东周一半领土的?

齐桓公兵退之后,东周呈现出一种对峙局面。理论上公子姬带虽然强悍,但是要攻占南岸的领土,可能性并不大,表面看起来东周的防守固若金汤,周襄王足以自保。公元前648年,周襄王登基只有三年,这场预料中的叛乱,如期而至。谈判最后达成协议,晋文公帮周襄王恢复失国前的疆域,即黄河南岸的洛阳盆地。但是东周的领土已经悄然缩小了一半,此后几百年,东周王朝已经不再是历史的主角。

所谓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奈何晋国是第一个倒下的

自古以来,就有人说「”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又有人说「”一部春秋,半部晋国”。可见晋国在华夏历史上的地位,晋国的首任国君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起初的晋国,和其他的诸侯国差不多;晋国真正的崛起,是在晋献公时期,晋献公是晋武公之子,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富氏子弟及桓庄之族,巩固君位。在君位稳固后,开始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复采纳荀息假道伐虢之计,消灭强敌

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退避三舍的路线是怎样的?

城濮之战的导火索,是楚国入侵宋国。随着晋文公即位,晋军在东周大发神威,夺得河内郡,晋国与楚国地缘冲突明显,宋成公撕毁与楚国的盟约,转而投向晋国。图-晋文公流亡时从宋国来到楚国当年晋文公流亡宋国,宋襄公以诸侯之礼相待,让晋文公在宋国过三年潇洒舒服的日子。宋国有大恩于晋文公和他的追随者,这是宋成公投向新靠山的重要原因。晋文公并没有立刻救援宋国,而是调动三军,开赴楚国的盟国,卫国和曹国。

崤之战,秦国在春秋最大的败仗,为何被晋国断了归路?

最终,姬带军还是招架不住晋军的强大攻势,姬带和隗王后皆死于乱军之中,晋国取得河内郡。一系列仗打下来,获益最丰的是晋文公,晋国领土大幅扩张。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城濮之战,秦国虽然派兵参与了这场战争,但并没有直接上战场。公元前630年,晋国再次邀请秦国出兵,这次目标是郑国。崤之战,源于秦穆公留在新郑的那两千军队。此前三位将军忌惮晋国,如果秦国出兵郑国,即便打下新郑,晋国难免也会出兵干预。

「 ”退避三舍”——晋文公一诺千金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种 ... 策略

主动退让九十公里。现常用来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话说前672年,晋献公劳师动众、讨伐骊戎,得到了最大的战利品——美人骊姬。据史料记载,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前十二年重耳的日子还算安逸,待在母亲的出生国——翟国,不仅娶了新的老婆,还与现任老婆生了俩儿子,算是不错的了。某日,重耳逃到楚国境内,得到了楚成王的大力款待,可谓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

春秋五霸里哪位霸主是最厉害的?哪个霸主的影响力更大一些?

秦穆公春秋五霸的版本有很多,除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实至名归以外,别的几位霸主历来都各有争议,今天咱们以《四子讲德论》里评选出来的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为蓝本,探讨一下五霸里最厉害的霸主是哪一位,相对于其他几位霸主哪位霸主的影响力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