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灭心头火 由此,我想起了一句俗语:“灭却心头火,胜点佛前灯”。这位伟大的母亲,灭掉了她的心头怒火,也令一个误入歧途的生命,迷途知返,得以新生。张九成答∶“打死心头火,特来参喜禅。”生气、发怒、怨恨,这些都是由烦恼而引发的心头火,也就是嗔心之毒。宋代高僧慈受禅师亦有《退步》诗:“万事无如退步人,摩头至踵自观身,只因吹灭心头火,不见从前肚里嗔。”
曾国藩的日记 曾国藩的日记曾国藩年轻时是个愤青,“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更关键的是,曾国藩写日记不光自己看,还让别人看。曾国藩看到后的反应是,“为之悚然汗出”,然后感叹说,不如此“安得此药石之言”。内修效果不理想使曾国藩认识到,光靠自我反思、自我监督是不行的。这,正是曾国藩最聪明的地方。
家族的兴败有三点 家族的兴败有三点曾国藩先生很有治家的智慧,他虽然权位已经达到四个省的总督,在清朝几百年的历史中,从来没有一个...拥有这么大的权位。但是曾国藩先生要求他所有的子孙,基本的生活,衣服也好,一些家务也好,都要自己做,如此他的子孙才不会好逸恶劳,所谓是深谋远虑。曾国藩先生说,看一个家族的兴败有三点。曾国藩先生有这样正确的观念,所以他现在的子孙还很兴旺。
淡然面对一切 淡然面对一切关于清...任命刘铭传为台湾省总督,有一段小故事:当时李鸿章并没有直接把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除了刘铭传,李鸿章还推荐了另外两个人。为了找出他们三人中品格、条件最好的那位,曾国藩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刘铭传不负众望,最终成为建设台湾省的大功臣,在他的督促下,修建了台湾省第一条铁路。坦然地面对世事,淡然地接受一切,你会发现在这浮躁喧嚣的无常世界中,其实独有一片安静的星空。
近代著名儒将曾国藩漫议 凡此种种,便成为招致天国政权崩溃失败的重要原因。凡此种种,不必讳言,也表明了曾国藩思想和行为的某种进步意义。[10]在孔孟儒学的诸多继承者中,曾国藩特别推重程朱理学。曾国藩自己也是努力这样做的
曾国藩成功的秘诀 湖南有个人叫做唐浩明,唐浩明研究曾国藩。他就写了一本传记小说,名字叫做《曾国藩》。他讲曾国藩的生平:曾国藩后来怎么会成就?但是后来曾国藩就发现,自己做事情,碰壁的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很多障碍:大臣也排挤他、湖南巡抚也不支持他、皇帝也猜忌他,后来就把他免职了。左宗棠本来是曾国藩提...的,但是后来又一直指责他,说他这个不对、那个不对。曾国藩也是这样的。
能受气,方成器——曾国藩磨练李鸿章的启示 曾国藩在担任礼部侍郎期间,开办了一个专讲理学的讲堂。京城中不管是满族权贵还是汉族官员,都慕名前去听课,其中就有李鸿章。曾国藩很是欣赏他,常对人说:“此人将来必成大器,是栋梁之材。”听说曾国藩要带湘军出境,他立刻想去投奔。再说,曾国藩是自己的老师,投奔他,一定错不了。这天,李鸿章精心修饰了一番,前去拜见曾国藩。李鸿章一脚跨进去,只见曾国藩捧着一本书,很悠闲地坐在椅子上,面前的水盆正冒着热气。
平生四辱成就曾国藩 曾国藩曾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一封家书中特别谈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难忘、难堪的四次教训。这对文才甚为自负恨不能与韩愈、柳宗元同代以分上下的曾国藩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但曾国藩对这件事不怨天、不尤人,反而激起他发奋读书的信念。曾国藩在信尾对弟弟说,我平生的长进全在受挫受辱的时候。
李秀成的供状 28日下午,曾国藩赶到南京,几小时后便亲自审讯李秀成。曾国藩的攻心策略果然收到了效果,李秀成自愿书写供词。李秀成从7月30日开始动笔,历时9天,在囚笼中亲笔写下数万字的供词。与此前此后的表现判若两人的是,李秀成在供词中明显流露出乞降求抚之意。结果墨迹未干,曾国藩就派李鸿裔向李秀成摊牌,表示"国法难逃,不能开脱",并于当天傍晚将李秀成处死。
曾国藩的师父做了曾国藩的儿子 摘自《体光老和尚开示录》虚云和尚在云南之前,曾国藩做过云南王,曾国藩信佛,在云南拜了个师父,这师父天天看华严经,功夫用的很好,外号草鞋老公,他...其它鞋子,就穿草鞋。曾国藩他跟虚云老和尚是亲戚,也弄不清曾国藩的母亲是老和尚的姑姑,还是老和尚的母亲是曾国藩的姑姑,反正他们是亲戚,跟老和尚经常来往。曾国藩他这个儿子贪心好大,十多岁就找了几个女的,虚云老和尚是个好意,到他家里找他找了五六次,他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