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清朝一名将打下回一省,功劳仅次于唐太宗,曾国藩大赞7个字

大家都知道,在晚清时期,有「”中兴名臣”的说法,能得此殊荣的,其成就都非常高,但同时也能看出当时清朝...的腐朽不堪,只能依靠少部分名臣来支撑。中兴名臣一般是指这几个人,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李鸿章、张之洞。这些人个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能人,其中还有一个被世人称之为「”民族英雄”,他就是左宗棠。左宗棠是一个非常有骨气,有民族责任感的能臣。由于能力突出,深得两江总督陶澍的赏识,并与其结为亲家

曾国藩与李鸿章的关系史:从师生之谊到同级官员

曾国藩与李鸿章,都是中国近代史上叱吒风云的人物,都是晚清重臣、封疆大吏。二人的关系,经历过复杂的演变过程,由师生、到上下级再到同级,关系的变化,自然会在交往过程中引起微妙的变化,既要践行师生之伦,又要维护官场逻辑,处理起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纵观两人的交往经历,虽然也产生过矛盾,但都处理得十分融洽,更多的是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成事者: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农家子弟出身,最终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进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整个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并在晚清恶劣、剧变的政治环境中全身而退,去世之时获得清廷国葬的最高优待,还让子子孙孙都能获福。这个人就是曾国藩。

晚清最重要的一次 ... 胜利,准备交待后事的咸丰,又不想死了

咸丰四年正月,曾国藩率军誓师后,正式起征。这一出征,也掀开了曾国藩与太平天国长达13年的厮...大幕。自以为准备得天衣无缝的曾国藩,第一仗便告败。一个民兵的情报,差点害曾国藩送了命原本,先一日已经派了五个营的兵力,攻打湘潭。曾国藩计划次日自己率剩下五营的兵力增援,以求首战必胜。出发前一夜,收到民兵汇报,说靖港一带太平军防守薄弱,兵力空虚。曾国藩迅速改变决策,决定先打靖港,破解长沙北面的威胁。

同为晚清名臣,曾国藩李鸿章之间是什么关系?

曾国藩、李鸿章,同为晚清中兴名臣,前者出生于1811年,逝世于1872年,享寿61岁;后者出生于1823年,病逝于1901年,享寿78岁。1838年,曾国藩与李文安二人同登道光戊戌纽福保榜,殿试三甲,不过曾国藩排42名,李文安排112名。1845年,即道光二十五年,李鸿章入京会试,并以年家子身份受业曾国藩门下,从此开始了两人数十年的交往。

晚清名臣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

嘉庆十六年,曾国藩出生。当然,对于尚在襁褓中的曾国藩来说,这与他关系不大。身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被家族给予厚望。在科举路途,曾国藩只是稍有不顺。这里所说的意外,便是曾国藩的性格。为官多年的曾国藩,并未被官场习气磨平棱角,胸中仍抱有理想。咸丰登基不久,曾国藩给皇帝上了一封名为《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的奏疏。咸丰收到后大怒,一度要撤了曾国藩的职位。

一梭烟雨:败军名将

白起也知道邯郸之战必败,这才拒绝出征引来...身之祸。倘若白起在长平面对的是赵国老将廉颇,胜负尚未可知。可惜这两位名将没有机会对阵——长平之战廉颇被临阵换将,邯郸之战白起宁死不挂帅。历史上的败军之将不少,趁着闲暇时间总结一二。孟明视被释放后,秦穆公再度让其领军攻晋,在彭衙之战遭遇晋军主帅先且居截击溃败,秦穆公勉励孟明视继续领军。

三河惨败,湘军只损失6000人,为何胡林翼却说元气大伤?

接着,李续宾回到湖北短暂休整,而后挺进安徽,连克太湖、潜山、桐城、舒城,前锋直抵庐州南面三河镇,7000千余湘军气势如虹。抵达三河镇后,李续宾开始攻打三河防线,被守将吴定规击毙1000人,但摧毁太平军营垒9座。此时,李续宾分兵1000给族弟李续焘,命他驻守南岸,以备增援,自己则率5000千精兵北进,准备拿下三河镇,撕开庐州防御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