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曾国荃是不是名将,看他在江西如何痛殴石达开就知道了

说起曾国荃的战绩,最著名的莫过于攻克安庆与天京。两次战役中,曾国荃都是负责围城的统帅。按说,打下了这两座重量级城市,曾国荃应该盖章鉴定为名将无疑。但是,不少人总认为身为名将,曾国荃的成色实为不足。众所周知,曾国荃的大哥是曾国藩。曾国荃攻打安庆后不久,曾国藩升任为两江总督,直到曾国荃攻克天京,曾国藩一直为弟弟制定战略,负责后勤,协调弟弟与湘军各部门的关系。

曾国藩经典语录,成年人必须懂得的道理

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但曾国藩被人们长久纪念,却并不是他的政绩,而是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的智慧。这是曾国藩批评一些心量狭窄的人说的话。

梁启超笔下的李鸿章是否真实,客观剖徐晚清名臣李鸿章功过的一生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一书中曾写过:吾惜李鸿章之才。有人认同梁启超的观点,附议李鸿章在晚清时期呕心沥血,为大清王朝做出了不世之功。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位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的李鸿章,客观剖析李鸿章功过的一生。少年及第,有胆有识,中年重臣李鸿章的头脑可谓是非常的聪明,在其父亲的帮助之下,李鸿章在当时名臣曾国藩的手下学习。在经过三年的刻苦专读后,二十五岁的李鸿章成为了最年轻的进士。

曾国藩临终向李鸿章托付后事,并认定此五人日后将是国家栋梁

自「”天津教案”以后,曾国藩的心情跌落到了低谷,不仅全国舆论对他指责不断,就连朝廷也颇有微词,显然在直隶总督这个位置上曾国藩呆得并不舒坦。正好同治九年(1868年),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朝廷借着这个理由让他回任两江总督。在南归的路上,曾国藩视察了水陆各营的防务,并于次年抵达上海,同治十年十一月,曾国藩回到江宁,住进了他阔别已久的两江总督署。这段时间里,他总是在思考自己的一生,从组建湘军到镇压太平天

死中求活:3个历史牛人,最真实的活法

今天,最爱君来讲讲历史上三个中国人的活法。1他叫阮籍,魏晋风度代言人,竹林七贤之首。一个没有出路的中年人,在乱世的落寞形象,莫过于此。但阮籍用他的颓废,用他的焦虑,否定了这种错觉。醉酒,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对抗。他有一次听说步兵校尉厨中有三百斛好酒,便主动向司马昭要官。上任之后,真的就是喝酒,没日没夜地喝。他是个大孝子,很爱他的母亲。2这个老人叫朱耷。他有个更出名的外号:八大山人。

王闿运与曾国藩为「 ”忘年交”,为何挽联对曾的一生作出全面否定?

王闿运何许人也?今天的读者大都有点陌生。王闿运祖籍湘潭云湖桥,出生地在今长沙天心区化龙池,出生日在道光十二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公历到了1833年元月。生逢晚清人才井喷时期,王闿运孤踪特立,翩然飘引。他行走江湖六十余年,凭薄薄两片嘴唇,兴趣所至,...遍天下。大清王朝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地方督抚,被...者难以数计,大多数挨...者唯唯诺诺,忍气吞声,身心俱伤还得赔笑脸。

抗旨是门技术活,看看李鸿章是如何抗旨的?

曾国荃围天京期间,李秀成率二十万人马自上海回援天京,曾国蕃向朝廷求救,朝廷连发两道圣旨要求李鸿章回师救援,朝廷的态度已经是非常明确了,勒令李鸿章立即救援镇江,保卫曾老九。李鸿章如能抽身赴镇,则呼应较灵,于大局较有裨益。为了强调自己的功业,李鸿章着重强调了敌众我寡之态势,并为下一主题事先做好了铺垫。理论上来说,在行政公文中明确否定领导决议,是不理性的行为。

此人与曾国藩、李鸿章齐名,若不是早死,甚至比他们还要厉害

说到晚清名臣,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曾国藩、李鸿章,因为,此二人实在太过出名,中学时候的历史课本只要讲到近代这一段,来来去去都是这两个人的事情。要说蔡锷那可是鼎鼎有名的大英雄,能让他崇拜佩服的人,自然也不是等闲之辈,这里面的曾自不必多说,指的就是曾国藩,而胡,正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不出名的大佬——胡林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