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

朱熹名人历史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别称...。>>朱熹的幼年是在战乱烽火中渡过的。朱熹从小苦读经典,从不间断。10岁时,当朱熹读到《》中所述的“圣人与我同类者”时,他很受感动。>>朱熹14岁那年,父亲朱松病故。朱松死后,刘子晕就把朱熹母子俩接到五夫里去了。1148年,19岁的朱熹考中进士。朱熹在担任南康军知军期间,修复了荒废已久的白鹿洞书院,并为书院制定了一整套学规。朱熹每到一地,总是兴办书院。

闽学兴起的际会:宋朝大儒朱熹和庆元党禁

>>闽学兴起的际会>唐以前,福建在全国毫无地位,是遥远的化外之境。这是一个由个人的天才和人格魅力凝聚起来的学派,称朱子学派。朱熹一生奉祠12次,共21年10个月。这不能由朱熹负责。当道炮制出一份包括赵汝愚、朱熹、彭龟年、吕祖谦等59人的黑名单,名为“伪学逆党籍”。这个事件,史称庆元党禁。>庆元党禁是政治对学术的无端迫害。被列入黑名单,其家属子女被剥夺了仕进的机会,还要忍受种种社会歧视。

穷到太监都呆不下去的封地,但是却有人愿意以死相酬!

平凉原本是朱元璋二十二子安王朱楹的封地,因为朱楹没有儿子,所以朱楹死了以后,安王这个职位并没有传下去。安王府各类配置人员都被遣散,只留下一百多军人守护安王府。韩王也有尝试对此加以管束,宗亲不服,还非常的不满。>穷到连太监都呆不下去,冒着生命危险也要逃走,可以想象,当时的平凉有多穷了。>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有人受不了贫穷而逃走,却也有人坚守国家大义,愿意以死相酬。

[专家点评] 明 朱松麟竹刻松鹤笔筒

[专家点评]明朱松麟竹刻松鹤笔筒这件明代朱松麟竹刻松鹤笔筒高17.8厘米,口径8.9——14.9厘米。呈赭红色,取天然椭圆形竹根雕琢。筒体镂成老松巨杆样,密布鳞皴瘿节,又旁生一松,虬枝围抱巨杆,针叶茂盛,若附丽而生。有两鹤活动于松枝间,更点缀修竹数茎。松枝、竹、双鹤均为立体透雕。朱松鹤为明代嘉定竹刻的创始人。其作品传世已罕,笔筒殆成孤品,现藏南京博物院。

[专家点评] 明朱松邻 松鹤纹竹笔筒

[专家点评]明朱松邻松鹤纹竹笔筒明朱松邻“松鹤纹竹笔筒”这件竹笔筒大约是最早的一件物品了,刻者朱鹤字子鸣,号松邻,一作松龄,嘉定人,先祖则是徽州人。朱松邻工书法、篆刻,精雕镂图绘之技,亦擅竹刻,为正德嘉靖年间嘉定派竹刻的开山始祖,与子缨、孙稚征合称“嘉定三朱”。此笔筒现藏南京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