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婚男张佩纶凭什么成了李鸿章的乘龙快婿? 文/赵心放(张佩纶)笔者业余爱好研究文史,李鸿章是一个重点关注对象,曾发过数篇拙文介绍和评论他。不少人对李鸿章为啥要将自己的爱女嫁给三婚男张佩纶,莫衷一是,众说纷纭。能得到袁世凯如此评价的张佩纶,的确有不少独特之处。张佩纶算得上神童级人物,天资聪慧,反应敏捷,少年时代,就能潇洒地撰写数千字的文章。据统计,从光绪元年至十年,张佩纶共上奏折、奏片127件,其中弹劾大臣和直谏的达三分之一。
李鸿章为何被称为「 ”东方俾斯麦”,是褒义还是贬义? 晚清「”中兴大臣”中,李鸿章是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对李鸿章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但经历过清朝末年衰弱,并非李鸿章一人就能挽救大清王朝的颓势。但李鸿章还有个绰号叫「”东方俾斯麦”。我们都知道俾斯麦是德国一个铁血首相。而李鸿章被比作「”东方俾斯麦”因何而来呢?缘于一次事件李鸿章的「”东方俾斯麦”之称并不是中国人给起的,是外国人给起的。李鸿章得到这个称号,还要从一次事件说起。李鸿章筹建北洋水师时,有次德国
李鸿章故居里的这副对联,读完意味深长,让人捉摸不透 李鸿章是晚清著名的影响力人物,被誉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生前官任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并被授予一等肃毅侯爵位,死后又被追赠为太傅,可谓是权倾朝野无限风光。李鸿章可是呢,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李鸿章是晚清中流砥柱,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东方俾斯麦等。也有人大对李鸿章提出质疑,认为他是小人、迂腐文人做派、大清裱糊匠等。也许这就是历史的意义,需要每个人自己去分析去辨别所
洋务运动李鸿章在天津办医学堂 1893年12月19日,清洋务运动首领李鸿章在天津开办医学堂,这是我国第一所医科专业学校。中国最早的公立医学堂是北洋医学堂,也叫天津军医学堂,其前身是1881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在北洋施医局创办的医学馆。1893年12月,李鸿章委派法国军医梅尼在原“医学馆”的基础上创建北洋医学堂,并附设北洋医院,专门培养军医人才。此时,该学堂更名为“北洋海军医学堂”,归海军部直辖,专门培养海军军医。
决定你相貌的不是先天遗传,而是后天修行 同事怀孕六个月时,因为乘坐地铁而出了事故。同事出现了头晕恶心的症状,于是被送进了医院。经检查是诊断为脑震荡,幸好胎儿安然无恙。警方介入调查,抓出的作案人竟然是小蝶。小蝶被拘留了半个月后,就放了出来。所以,看脸识人并不是一种偏执,而是有理论依据的。人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大部分人都不具备曾国藩那样的非凡的识人能力。
枯木逢春-李鸿章的故事 连日来,年轻人朝起晚睡,每日读经派遣时日,偶尔也会在寺院走走,却不和众人闲谈,遇见德惠师父,简单问候,并无攀谈询问之意,只是热衷于浇灌门前一株枯木,浇完沉思良久,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年轻人和德惠师父诉说了自己不幸的经历,轻叹:“连枯木都可逢春,我还有属于我的未来吗?”德惠师父微笑,“世人说我是高僧,愿来我这里祈福保平安,我佛慈悲,本该保佑苍生,可是我院内枯木确是你救活的啊。”
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李鸿章诞辰 在194年前的今天,1823年2月15日,洋务运动倡导者李鸿章诞辰。图片来源于网络李鸿章生于1823年2月15日,安徽合肥人。1870年经曾国藩力荐,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军政、外交大权。李鸿章反对抵抗外国侵略,主张妥协投降,与外国签订了一系列卖国条约,如《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等;对内反对维新变法,镇压义和团。李鸿章1901年离开人世。
历史上的今天2月13日 甲午战争李鸿章赴日议和 1895年2月13日,甲午战争清...派李鸿章赴日议和在118年前的今天,1895年2月13日,甲午战争清...派李鸿章赴日议和。1895年2月13日,清...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赴日议和。中日甲午战争在经历平壤、黄海、旅顺、东北等战役,清军连连溃败以后,清...求和心切,答应日方要求,派“一意主和”的李鸿章前往议和。30日,双方订立停战协定。
捻军 起义后的“捻”,史学界称捻军。自1853年春至1863年3月为前期捻军。联合后的捻军建立五旗军制,用黄白红蓝黑五色旗区分军队。年底,内部出现分歧,捻军分裂,大部分旗主返回淮北,只有张乐行、龚得等少数留在淮南,与太平天国保持着较密切的关系。1862年秋以僧格林沁为首的清军大举进攻皖北,次年3月攻陷捻军根据地雉河集,张乐行被叛徒俘送至清营遇害。自1863年4月至1868年8月为后期捻军。至此,捻军起义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