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

「 ”定远来啦!”制霸东亚近十年的北洋舰队,是怎样退出历史舞台的

本月2日,一则另广大军迷振奋的新闻登上头条:"定远"号找到了!这是继去年9月"经远"舰被找到后的又一大发现,而在"经远"舰之前被发现的是"致远"舰,当时是2014年,距离甲午战争爆发过去了120年,整整两个甲子,刚好又是一个甲午年。这次发现的"定远"舰,是当年北洋舰队的旗舰,与姊妹舰"镇远"并列北洋"八大远"之首,同时也是那个时代东亚洋面上的头号巨舰,而与之相关的很多真相,到今天为止,依旧鲜为人知。

清朝所签条约中,也是有着真正的平等条约的,可惜最后还是被废了

但是其实不是的,签署的这么多条约之中,还真有一条是对中国有利的,那就是当年李鸿章和日方签署的《中日修好条约》,而且让人更加吃惊的是,这条约还是日本求着清朝签的。这种条约在中国眼里是平等条约,但是日本就不是了,他们想要的是和那些西方国家一样,但是最后却签回来这样一个条约,日本就觉得这条月对他们是不平等的,而伊达宗城在回国之后,很快就被革职了。一年之后,日本又一次派人来到中国,为的就是修改条约。

为什么清末是袁世凯?他的布局要快人十步

清朝光绪二十一年,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曾是东亚王者的北洋海军一笔归零,八旗、绿营、湘淮军等也遭遇重创,朝野上下感到震撼的同时,也纷纷开始了反思,提出各种各样的改革意见。

太平军叛将的外甥成了英国外交官,种下中印边境西段争端的恶果

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我军势如破竹,如「”小刀切黄油”一般,在东西两条战线上横扫「”麦克马洪线”和「”马继业-窦纳乐线”,一雪百年耻辱,在西线更是一举收复阿克赛钦,牢牢控制了这个战略制高点。在中印边境东段泡制「”麦克马洪线”,侵占中国领土,为今日中印争端埋下祸根的英国人麦克马洪已经为中国人所熟知,然而在西段侵害中国权益的「”马继业-窦纳乐线”却鲜为人知,其始作俑者马继业更是知者寥寥。马继业是个英国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鸿章的设想开创了中国西式勋章的历史

1860年第二次...战争结束时,中国国内太平天国战争仍然如火如荼。清王朝为了尽快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在一些中外官员的提议和联络下,开始借助还没有从中国离去的英法联军的力量,同时也开始接受俄罗斯等国提供的...援助。而在太平天国战争的焦点地区,即江苏、浙江等地,还出现了直接受雇于当地...的类似于洋团练的外国人雇佣部队。西方人由此大量、密集地参与到了中国的国内事务中,而有关对西方人的勋奖形式也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是清军出色的将领,却在甲午战争中弃城而逃,丢尽了脸面

大家好我是蜜汁历史的蜜汁,今天给大家说的是:他是清军出色的将领,却在甲午战争中弃城而逃,丢尽了脸面。叶志超是清朝一位杰出的将领,但他多次逃亡,受到许多人的鄙视。然而,在抗日战争之中,叶志超多次逃亡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李鸿章为他求情,免于死亡回到老家。并且把他的逃亡说成了是一次突围,挽救了清军的失败。

慈禧密令:借孙中山之手刺 ... 康有为

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变后,逃亡到日本的康有为、梁启超及其同党不断「”恶毒攻击”慈禧太后一伙。慈禧恨得咬牙切齿,必欲除之而后快,但如何下手却是个大难题。10月13日,有「”智多星”之称的御史杨崇伊通过庆亲王奕劻密奏一本,慈禧读后眼前一亮,决定依计而行。杨崇伊,字莘伯,江苏常熟人,光绪庚辰(1880年)进士,入翰林,任编修。早在政变前的9月18日,他就通过奕劻向慈禧密呈《大同学会蛊惑士心引用东人

郭嵩焘与左宗棠交恶:才与位错配的悲剧

十年砍柴公号文史砍柴张集馨说左宗棠给他的信,「”摸之有棱”(《道咸宦海见闻录》),此确是的论。左宗棠对人说话不客气,一则是他恢弘而自信的性格与气势决定的;另一个原因我以为是在战时状态中,军情火急,说事当越明确越好,委婉温和很可能误事。请以左宗棠于同治四年致其同乡世谊郭嵩焘一封信为例,看他如何对于其有救命之恩的老朋友不客气。且录一段:弟之到浙,除衢州一城,无不贼踞者。既挈全境还之朝廷,而灰烬之余,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