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

梁启超笔下的李鸿章是否真实,客观剖徐晚清名臣李鸿章功过的一生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一书中曾写过:吾惜李鸿章之才。有人认同梁启超的观点,附议李鸿章在晚清时期呕心沥血,为大清王朝做出了不世之功。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位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的李鸿章,客观剖析李鸿章功过的一生。少年及第,有胆有识,中年重臣李鸿章的头脑可谓是非常的聪明,在其父亲的帮助之下,李鸿章在当时名臣曾国藩的手下学习。在经过三年的刻苦专读后,二十五岁的李鸿章成为了最年轻的进士。

曾国藩临终向李鸿章托付后事,并认定此五人日后将是国家栋梁

自「”天津教案”以后,曾国藩的心情跌落到了低谷,不仅全国舆论对他指责不断,就连朝廷也颇有微词,显然在直隶总督这个位置上曾国藩呆得并不舒坦。正好同治九年(1868年),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朝廷借着这个理由让他回任两江总督。在南归的路上,曾国藩视察了水陆各营的防务,并于次年抵达上海,同治十年十一月,曾国藩回到江宁,住进了他阔别已久的两江总督署。这段时间里,他总是在思考自己的一生,从组建湘军到镇压太平天

李鸿章为什么送李慈铭大把银子?换他不 ... 自己

「”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消磨了无数人的生命。晚清名臣左宗棠,3次参加会试,均名落孙山,一气之下,终生不再参考。在左宗棠同一时期,还有一个「”倒霉蛋”:才华横溢的他考了12次乡试和4次会试,到52岁时才考中进士。这个「”倒霉蛋”,叫李慈铭。李慈铭,字爱伯,生于1830年,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清朝时期,吴越地区人杰地灵,李慈铭自幼聪颖过人,12岁就能够写得一手漂亮的诗文,

李鸿章差点做了总统?遗憾慈禧没死,功亏一篑

1900年,慈禧收到一封密报,说十一国公使联合决定,「”勒令皇太后归政”,让慈禧将权位还给光绪。这简直戳了慈禧的逆鳞。她连哭带闹一场,做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决定:向全世界宣战。《宣战诏书》听起来还挺霸气,「”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大清朝廷宣布自即日起与各国正式进入战争状态。慈禧随后通电全国,要各地调兵勤王,共渡难关。谁知电报根本没发出去,盛宣怀当时任电报局督办,直接

八国联军提出和谈条件,李鸿章无计可施,风尘女几句话完美解决

赵灵飞,母亲生下她,就不幸去世。13岁时,被父亲无情卖到苏州的花船上,改名赵彩云。一日,洪钧上了花船,听她唱唱小曲儿,却没想到洪钧一见钟情,将她娶回家,做洪钧的二姨太。洪钧是同治年间的状元郎,时任兵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在当时社会,可是响当当的人物。

抗旨是门技术活,看看李鸿章是如何抗旨的?

曾国荃围天京期间,李秀成率二十万人马自上海回援天京,曾国蕃向朝廷求救,朝廷连发两道圣旨要求李鸿章回师救援,朝廷的态度已经是非常明确了,勒令李鸿章立即救援镇江,保卫曾老九。李鸿章如能抽身赴镇,则呼应较灵,于大局较有裨益。为了强调自己的功业,李鸿章着重强调了敌众我寡之态势,并为下一主题事先做好了铺垫。理论上来说,在行政公文中明确否定领导决议,是不理性的行为。

沙皇要求清 ... 赠送的豪华版双龙宝星,价值几何?

战败后的中国,在东亚的国际地位被日本取而代之,紧随而来的是如何尽快弥补战争创伤、恢复元气。此事之后,包括李鸿章在内的很多清王朝高层官员视沙俄为可靠盟友,亲俄成了甲午战争后清王朝的重要外交方略,围绕着光绪七年版双龙宝星而出现的最后改良,也就在这时发生。王之春1895年初在俄国时,俄国...赠予其一枚华丽无比的头等宝星,对此,中方因没有预备相应的礼物,场面显得稍有尴尬。

此人与曾国藩、李鸿章齐名,若不是早死,甚至比他们还要厉害

说到晚清名臣,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曾国藩、李鸿章,因为,此二人实在太过出名,中学时候的历史课本只要讲到近代这一段,来来去去都是这两个人的事情。要说蔡锷那可是鼎鼎有名的大英雄,能让他崇拜佩服的人,自然也不是等闲之辈,这里面的曾自不必多说,指的就是曾国藩,而胡,正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不出名的大佬——胡林翼。

南洋大臣也编练过新军,为什么没有形成「 ”南洋军阀”?

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二日(1895年12月27日),署理两江总督的张之洞上奏朝廷,陈述旧军的积弊痼习,获准在南京编练一支新军「”自强军”(步队8营、马队2营、炮队2营、工程队1营,共13营2860人),也称「”南洋新军”。张之洞这支军队完全参照德军的兵制,聘请德国教官35人担任各级军官正职,副职则从天津、广东武备学堂的毕业生中挑选。这支军队后来为什么没有像北洋军阀一样,形成「”南洋军阀”呢?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