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

第九节 重用忠臣,惩办小人

>>为此,明宣宗治理国家的一个成功的经验就是:重用忠臣,惩办小人,他时常思考古代君王的偏信小人,迫害忠义之士,害国害民的经验教训,他也常和大臣们谈论小人害国的例子,让他们引以为戒,不要轻信小人谗言,要辨明是与非,按公理做事情。朝廷得到这个奏折后,立即将林硕拘捕,押送到北京审理。果然,事隔不久,裴可力彼召回京城,受到拘捕,以诬陷罪被依法判刑惩处。汤千户残害百姓也受到了惩治。

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的故事

杨士奇、杨荣、杨溥,此三人合称“三杨”。杨士奇以此为契机,以布衣的身份进入翰林院,充当了编纂官。“三杨”在他们的熏陶下,迅速成长。此时杨士奇37岁、杨荣31岁、杨溥更是只有29岁,他们正当风华正茂之时,事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大好的前途摆在他们面前,他们还没有来得及为国家效力,一展身手。杨士奇因一再上言为朱高炽辩解,两次牵连入狱。杨士奇能够荐人之长,克人之短,不亏为“三杨”之首。

第八节 惩治贪官,警钟长鸣

到明宣宗朱瞻基时代,对惩治贪官、整治风气问题,也是决不心慈手软的。贪污的风气愈加严重,是朝廷政治一个极大的弊病。刘观不服,上疏为自己的罪行辩解。宣宗见他拒不认罪,更加气愤,拿出廷臣先后上的密奏,其中有证明刘观枉法获得黄金超过千两的真凭实据。最终刘观因犯风寒病而死。宣宗罢刘观,惩一儆百,澄清了吏治,改善了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