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

170岁史官评诸葛亮:丞相死后,没有再遇到这样「 ”妥当”的人

一《晋史》中记载,桓温讨伐蜀国的时候,诸葛亮当年的小史官还活着,现在的年纪已经是170岁了。桓温伐蜀桓温问他:依照你的了解,诸葛公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听了史官的话,桓温洋洋得意,十分受用。史官停顿了一会儿,想了想,又说:诸葛公去世之后,我就再也没有遇到像他那样妥当的人了。

潮打空城寂寞回,从颍川陈氏到陈郡谢氏,魏晋士族命运沉浮录

魏晋时期的士族群体,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各州郡的中正官,由朝廷任命。而能担任中正官的,基本都是士族。魏晋时代的人才选拔,一直都是士族选拔士族。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逐渐掌控了曹魏的朝政大权。司马氏篡魏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了,不过就在此时爆发了曹髦遇害事件。曹髦遇害,打乱了司马氏当家人司马昭篡魏的步伐。曹髦遇害后,司马昭派人请陈群的儿子-陈泰过来商量对策,陈泰不肯过来。

一地鸡毛的东晋北伐:胡人不足畏、 ... 非羔羊,各怀鬼胎是症结

战争是灾难,但战争同样是锻钢的火、砺剑的石。遭逢汉末乱世、历经三国归一的华夏子孙,并非胡人屠刀下的待宰羔羊。活下来的人,双手磨出了茧、丹心锻成了钢。...的是司马皇室,清谈的是士族大夫。但中原百姓已经看惯了死人、流干了眼泪。但是,却有硬骨头的中原英雄,他们要北伐。祖逖,范阳遒县人,即今天的河北涞水,年少之时就是游侠作风、志向豪迈,闻鸡起舞说得便是祖逖。

被迫执掌天下四十载的奇人,不想做统治者,却一次次被迫上位

不料,年仅21岁的司马衍突然病死,而他的两个儿子全部还在襁褓之中。接下来,儿子司马聃即位,褚蒜子开始第一次垂帘听政。这一次,褚太后垂帘听政达14年之久。从褚蒜子的丈夫开始,东晋接连三个皇帝短命,而且都是从琅琊王登上皇位的。四年后皇帝亲政,褚太后最后一次还政。一个从来没想到当皇后,执掌天下的女性,却三次不得不垂帘听政,这是东晋王朝的悲哀。褚太后撑起东晋王朝四十年江山,也是一位奇人!

简文帝为开国皇帝之子,历事七朝,帝位传到孙辈,又突然传回给他

东晋权臣桓温晚年权势熏天,史称「”政由桓氏,祭则寡人”。可以说,他要学习曹丕、司马炎等人篡位自立,那是易如反掌了。因此,他卧床无聊,心事联蹁,悻悻地说了一句:「”如果一昧沉寂不出手,身后必被司马师、司马昭这些人所笑。”最后,坐起来,又说了一句惊世骇俗的话:「”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他决定仿伊尹、霍光废立皇帝以重立威权,先废掉晋帝司马奕,然后动手篡位。不过,桓温在废司马奕之前,因司马

文治武功完胜诸葛亮的前秦汉族名臣 苻坚一统北方功不可没的干将

五胡十六国中,第一个也是唯一统一混乱无序北方的胡族政权——前秦,虽然其在淝水之战成为东晋的政权的背景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时作为北方最为强盛的政权,即便是拥有名将如云,强盛鲜卑族军队的前燕也不是其对手。在那个文人武将还不是那么泾渭分明的时代,王猛在前秦的强盛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把它称之为五胡十六国最负盛名的丞相也不为过。

他是东晋名士,受众人追捧,可因一次北伐断送了仕途之路

东晋名士殷浩,年纪轻轻就成了声名远播的清谈大师。每天日出时分,殷家大门都会准时打开,等在门外的粉丝纷纷自报家门并递上名片,殷浩就让助理排出时间表,一拨一拨地接见。殷浩一直无心出仕,每天吃穿不愁,被粉丝包围的感觉也不错。十年隐居期间,多位高官前来征召,他都推辞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