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

追随梁启超,蒋百里醉心社会文化活动

欧洲归来,蒋百里追随梁启超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文化活动。追随梁启超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有蒋百里、张东荪、丁文江、徐新六、蓝公武、陈博生、张君劢和舒新城等人,其中蒋百里是梁启超最得力的助手之一。>1920年4月,梁启超、蒋百里、张君劢、张东荪等人发起建立了共学社,社会名流如蔡元培、张謇、张元济、胡汝麟等人亦列名其中。>由于梁启超醉心于著述和演讲,负责共学社具体工作的实际上是蒋百里。

“湘人治湘”,蒋百里将“联省自治”的期望寄托于湖南

在这个时期,他对“联省自治”运动倾注了较大的精力和热情,因为“联省自治”符合他的政治理想。、蒋百里>“联省自治”是20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大地上风行一时的政治理念。>“联省自治”论首倡于湖南。7月,谭以避免卷入南北战争为由,通电号召“湘人治湘”,施行地方自治。实际上,他们早就有“联省自治”的构想,湖南的自治活动给他们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谭嗣同:从出生地点到行刑地点,只有区区几百米

谭嗣同当时靠免疫力逃过一劫,实属侥幸,因为这场灾难,谭继洵给儿子取字“复生”,真的是死而复生。现存谭嗣同照片,有一张被放得很大,置于故居正堂中,其实原件是谭与梁启超、孙宝瑄等人的合影。

留在孙传芳幕府中,蒋百里有什么样的打算?

>蒋百里>当时在孙传芳门下奔走的蒋百里的同道还有丁文江、陈陶遗、陈仪和刘厚生,他们形成一个小团体,其目的在于联合两广的国民革命军,共同讨伐吴佩孚和张作霖,在东南开创一个新局面。1918年,梁启超组团赴欧洲考察,丁文江与蒋百里随行,二人结为至交。

戊戌变法120周年:重返历史现场

本文摘自:新京报书评周刊,作者:李夏恩,戊戌变法120周年:重返历史现场“记住,记住6月11日,戊戌变法发生日。没有理由把这个日子忘记。”戊戌变法是历史教科书中必修的内容,也是有关近代史普及读物中不可或缺的篇章。

康有为梁启超师徒反目背后内情

20世纪以来最负盛名的师徒——康有为和梁启超也曾由亲密走向反目。梁启超的政见却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保皇转向革命。梁启超还召集其他同学,联名致函康有为,劝他退休。不久,康有为严令梁启超离开日本到檀香山办理保皇会事宜,显然是具有“发配”之意。与康有为积极复辟相反,梁启超坚决维护民主共和。张勋复辟一发生,梁启超立即随段祺瑞誓师马厂,参加武力讨伐。

梁启超之子,放弃美国高薪厚职,回祖国投身火箭研发,活到92岁

梁思礼与一众中国科学家本来梁思礼取得这些优异成绩,他完全可以在美国高薪厚职。但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祖国百废待兴,梁思礼为了祖国能繁荣富强,不再是旧时代那个任由西方列强宰割的贫弱中国,他断然拒绝了美国的一切高薪厚职,毅然回到祖国,为祖国出力。梁思礼回国后,立马投入到远程导弹、运载火箭等研究和研制工作。国家领导人对梁思礼老人的去世,亲自表示哀悼,以纪念他对国家所做的贡献。

梁启超的清朝学术史见解是什么?

梁启超的史学作品中,《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尤为引人注目,以下我们就结合这两部重要作品谈一谈梁启超对清代学术史的见解。由此可见梁启超学术目光之深邃,其贯通溯源的思想,对清代学术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梁启超的若干论述,也许从学历的角度而言还有待商榷,但其参考价值与拓荒意义,将永远在中国学术史上熠熠发光。

解玺璋先生杰作《梁启超传》集赞送书啦!

首批赠送给读者朋友们的是解玺璋先生风靡大江南北的杰作《梁启超传》。《梁启超传》新书封面《梁启超传》是解老师呕心沥血数十年的大作,曾于2012年在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时人评价此书“数十年来来最客观、最详实的梁启超传记”。解玺璋先生赠送给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马巧玲的亲笔签名样书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举家东渡日本。所以,她的去世叫梁启超悲痛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