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乙

商朝灭亡时画面有多惨烈?600多个邦国、数十个族群持续追击

殷墟玉人猎...殷商是一场光天化日之下的阳谋,其惨烈则广为人知,但究竟惨烈到什么程度,知道的人又不多了。可以说,商朝灭亡是一个被遮蔽的大事件,它首先是地缘政治改变的结果,其次才是纣王的各种政策。其灭亡的惨烈又轻轻被面纱遮盖了。

面对日益强大的周国,商王国为什么不出兵征讨?

到姬昌在位的中期,随着姬昌的儿子们逐渐成年,封建采邑在周国本部逐渐普及,周国的实力迅速增强。帝辛继位时,商王国西部的边患基本上被肃清了。到帝辛的父亲帝乙时期,又打败周国,并征讨盂国(邘国)、四邦方。这种大型阅兵仪式,往往出现在的战争胜利之后,或者开始征讨某地之前。夷方的入侵让帝辛放弃了震慑甚至攻打周国的计划,转而筹划反击夷方。

「 ”奉天承运”的思想,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西周"天命观"浅释

周人的这套理念,简单说来就是充满忧患意识的天命无常、敬德、保民等观念,统称为周人的"天命"观念。与之博,令人为行。武乙射日周人早在翦商之前,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特有的对于"天命"的信仰。在周人看来,王朝的更替便是由天命,也就是上天的意志来决定的,而上天的意志是无常的。——《诗经·大雅·文王》文王画像《诗经》明确地表达了"天命无常"的观点,商人的子孙臣服于周人正是"天命无常"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