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长达30年之久 为什么期间的列强没有再次入侵呢

中国有几千年的汗青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深远,曾经一度成为世界上的一流大国。1840年,西方列强入侵我国,拿钱又拿地,这对中国来说,是一段不胜回首的汗青。1860年今后,清当局投入大量资金,竖立工场、水师,成长...,睁开了洋务活动,时间长达30年。在这30年内,贪婪好斗的西方列强为什么没有再次入侵我国呢?首要原因有三点。洋务活动阶段,清当局络续建筑工场、铁路、公路,使得经济成长快速增进,为后世打下了坚韧的根蒂。

... 战争

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广东走私...四十多年不止日盛,清钦差大臣林则徐于1839年6月3日在广东虎门销烟,中英矛盾升级,战争最后以中国失败签订《南京条约》告终。英国方面经常称第一次...战争为第一次英中战争或“通商战争”。...贸易使清朝的吏治愈益...,军队更加失去战斗力,而白银源源外流,使清朝财政陷入困境。道光帝多次召见,授以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

捻军

起义后的“捻”,史学界称捻军。自1853年春至1863年3月为前期捻军。联合后的捻军建立五旗军制,用黄白红蓝黑五色旗区分军队。年底,内部出现分歧,捻军分裂,大部分旗主返回淮北,只有张乐行、龚得等少数留在淮南,与太平天国保持着较密切的关系。1862年秋以僧格林沁为首的清军大举进攻皖北,次年3月攻陷捻军根据地雉河集,张乐行被叛徒俘送至清营遇害。自1863年4月至1868年8月为后期捻军。至此,捻军起义失败。

湘军

湘军分陆军、水师两种。1864年7月,湘军攻破天京。曾国藩为避免清廷的疑虑,又因湘军暮气日深,大量裁撤直系部队,支系仍在安徽、湖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镇压捻军。曾国藩对湘军拥有极大的指挥调度权力,自成派系。湘军从起初保卫家园的目的上升为平天下为己任,维护社会安定。湘军长期缺乏稳定的饷源,九江破城前,胡林翼称“水师、鲍营、义渠各营尚欠十二三万两”,只得纵容官兵掠夺财物,以维系军心,在攻

淮军

淮军成立时有6,500人。李鸿章以淮军势力为基础,掌握了国家外交、...和经济大权,成为晚清政局中的重要人物。但淮军并未改变勇营旧制,因而体制本身存在种种矛盾和弊端,例如,营以上指挥困难,统领与统领之间各不相下。淮军延聘西洋军官仅用于平时教练,战时调度仍由将弁。袁世凯的新式陆军产生后,淮军即失去了国防军的地位,变为次要的巡防队。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束。4月17日,李鸿章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共11款,并附有“另约”和“议订专条”。目录签约过程1895年3月24日,李鸿章在日本商讨马关条约签定问题时,被刺客小山丰太郎开枪击中左面,血染官服,当场昏倒。中日马关条约全文大清帝国大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为订定和约,俾两国及其臣民重修平和,共享幸福,且杜绝将来纷坛之端。

林则徐

林则徐,清朝大臣、爱国政治家。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英国侵略者舰队多次侵犯粤海,均被军民合力击退。二十一年五月,道光皇帝以广东战败,归咎前任,林则徐被革去四品卿衔,充军伊犁。七月初三,清廷准大学士王鼎保荐,命正西行新疆的林则徐折回河东,襄助王鼎督办祥符河工。道光二十七年三月,清廷命林则徐为云贵总督。遗著有《林文忠公政书》《荷戈纪程》《林则徐集》《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等。

载湉

载湉经过嗣称帝,与慈禧太后形成了“母子”关系。载湉有父亲奕譞在毓庆宫照料自己读书,但君臣之礼,取代父子之情。载湉诏李鸿章回北洋,部署海防事宜。为了归政后更有效地控制载湉,慈禧太后把自己的内侄女都统桂祥女叶赫那拉氏给载湉做皇后,即后来的隆裕太后。

中国从何时开始迷信德国制造,近代 ... 图强为何多以德国为蓝本

要说起国人对德国制造的推崇,在这里不得不提两个人,一个是大清帝国的「”裱糊匠”李鸿章,一个是德意志帝国的「”铁血宰相”脾斯麦,前者可以算的上最早的「”德粉”。李鸿章李鸿章(1823年-1901年)和脾斯麦(1815年-1898年)是同时代东西方的两位巨人,前者竭尽全力维护着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的统治,一生代表清朝签订三十多个条约,其中不平等条约12个。后者却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法

中日甲午战争

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国际通称第一次中日战争,丰岛战役是战争爆发的标志。清朝将李昰应逮捕,囚禁于中国保定,1885年获释。东学党乱兵闻中日军队已至,不战而溃。中法战争7月25日拂晓,两舰离牙山返航。战争过程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至8月1日清朝...对日宣战和日本明治天皇发布宣战诏书,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马关条约》而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