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

道光帝不撤林则徐, ... 战争就能赢?林则徐:孔明复生,一样会输

1840年,...战争爆发,两年后,清朝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向英国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战争失败后,当时的人们一直感到不平,许多人甚至认为,假如道光帝不撤换林则徐,而是重用他,这场战争清朝是能取得胜利的。直到今天,依然有一些人持这样的观点,那么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大清首富胡雪岩多有钱?他犯了什么错?会被慈禧和李鸿章害死?

然而好景不长,胡雪岩的商业帝国很快遭遇了"滑铁卢",最终败落。然而以胡雪岩的经济实力,尚不足以破产。然而,此时胡雪岩却被左宗棠的政敌李鸿章盯上了。在这多重打击之下,阜康钱庄的各个分号纷纷倒闭,清廷下令抄家,逮捕胡雪岩的命令还没执行时。胡雪岩便郁郁而终,终年62岁。

硝烟蔓延的时代,虎门的见证你们知道吗?

大家好,我是头条号作者小强强说历史,本文由「”小强强说历史”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禁止转载本文。如有发现,必当追究。林则徐大家应该都是很熟悉的人了,他是我国清朝这个年代很有名的政治家,也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被评为中国近代能够从国内看向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为人两袖清风,可是在他做这些事的时候虽然使得带来国人的一片赞赏,却触犯了清廷主和派的那

清朝甲午战争是如何爆发的?清朝、 ... 和日本在当时是怎样的关系

但显然日本人并没有将这条条约放在眼里而是依旧将目光放在侵略中国上,日本人将这场战争,以琉球为跳板,准备进行全面爆发,18714年琉球难民被台湾省高山族...死的事件成为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当时清朝官员糊涂,互相推诿责任,腐朽不堪,正是这个态度,让日本人以此为借口进攻了台湾省岛,这也算是近代历史上日本第1次对中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武装侵略,但是当时的日本和中国实力还是有一定悬殊的。

慈禧密令:借孙中山之手刺 ... 康有为

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变后,逃亡到日本的康有为、梁启超及其同党不断「”恶毒攻击”慈禧太后一伙。慈禧恨得咬牙切齿,必欲除之而后快,但如何下手却是个大难题。10月13日,有「”智多星”之称的御史杨崇伊通过庆亲王奕劻密奏一本,慈禧读后眼前一亮,决定依计而行。杨崇伊,字莘伯,江苏常熟人,光绪庚辰(1880年)进士,入翰林,任编修。早在政变前的9月18日,他就通过奕劻向慈禧密呈《大同学会蛊惑士心引用东人

郭嵩焘与左宗棠交恶:才与位错配的悲剧

十年砍柴公号文史砍柴张集馨说左宗棠给他的信,「”摸之有棱”(《道咸宦海见闻录》),此确是的论。左宗棠对人说话不客气,一则是他恢弘而自信的性格与气势决定的;另一个原因我以为是在战时状态中,军情火急,说事当越明确越好,委婉温和很可能误事。请以左宗棠于同治四年致其同乡世谊郭嵩焘一封信为例,看他如何对于其有救命之恩的老朋友不客气。且录一段:弟之到浙,除衢州一城,无不贼踞者。既挈全境还之朝廷,而灰烬之余,尚

林则徐被贬发配伊犁,却受到30位官员相送,和伊犁将军热情款待

林则徐清朝道光时期的大臣,同时也是民族的英雄。林则徐用一生的时间都在做着反抗西方入侵的事情,但是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持开放的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虽然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但也正是因为这本书,使得林则徐的晚年过得非常的凄惨。

《马关条约》签字前后那些事,大清智力被拷打 (中)

战争很清晰地历史上留下了三道疤痕,大清帝国很耻辱的疤痕。第一道疤痕: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境外作战。大清陆、海战皆输。平壤战役之初,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对垒。当时驻守平壤清军三十五营,15000人;进攻平壤日军有16000多人。初看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为什么清末是袁世凯?他的布局要快人十步

清朝光绪二十一年,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曾是东亚王者的北洋海军一笔归零,八旗、绿营、湘淮军等也遭遇重创,朝野上下感到震撼的同时,也纷纷开始了反思,提出各种各样的改革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