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

乾隆的「十全武功」其实都是吹嘘?这些战争不是打输就是惨赢,还把清朝国库败光光…

但乾隆真的是战争天才,每战必胜吗?1757年,乾隆派兵镇压,刚好准噶尔地区正流行天花,双方死者无数,阿睦尔撒纳战败后也染上天花而亡。1769年双方议和,而染上瘴疠的傅恒就此病死。乾隆的「十全武功」有些根本没赢,不然就是惨赢,耗费了大量的白银,更不用说乾隆朝还出了「中国史上最大贪官」和珅,到了后期甚至还无官不贪,让清朝从乾隆以后就国力衰弱。

清朝为面子,花900多万两白银与缅甸战斗7年,看似胜利其实失败了

清王朝固然在末代后期摇摇欲坠千疮百孔,但不克否认的是,满清王朝在竖立初期是实力十分强大的。是以在1762年清王朝动员的清缅战争使得国度蒙受了重创。清朝后来忍无可忍所以组织了清缅战争。至此爆发了真正意义上的清缅战争。缅甸境内大多数是山地,而处于热带区域的缅甸,天然是有着诸多茂密的树丛。加之较为湿热的天气,对于满清贵族的将士来说,更是一种袭击,所以在这种多方身分之下,清军的斗争力自己就减掉了一半。

“逼死坡”由来:吴三桂和陈圆圆、永历帝的故事

明将吴三桂勾引清军入关,共同镇压义军。吴三桂遂令部将进帛。永历帝与太子等,遂被近自缢于五华山西侧的蓖子坡金蝉寺,后人以谐音称之为“逼死坡”。等清军败吴三桂军攻入昆明时,陈圆圆自沉莲花池,一代佳丽“香消玉殒”了。说起来,吴三桂为陈圆圆而叛明,为权欲又叛清,他在昆明做的最令人痛恨的事是...死永历帝。吴三桂陈兵缅甸边境,威逼缅王交出永历帝,带回昆明。

历史上的今天6月17日 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

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八国联军总司令西摩尔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大沽炮台。6月15日,300名日军占领塘沽火车站,250名俄、法两国军队占领军粮城火车站。16日,935名英、日、俄、德等国海军偷袭登陆,埋伏在炮台后侧,大沽口内的10艘炮艇开进海河,28艘军舰开往炮台火力射程之外停泊。6月17日凌晨2时,10余艘联军舰艇在探照灯的照明下,用大炮轰击大沽炮台。

历史上的今天6月10日 西摩率八国联军向北京进发

1900年06月10日西摩率八国联军向北京进发在114年前的今天,1900年6月10日,西摩率八国联军向北京进发。当日晚,西摩联军行至落垡,被数百名义和团拦截,双方交仗,团民50余人阵亡。20日清晨6时,西摩率联军沿北运河向天津溃退。22日,西摩率联军于凌晨2时出发,至西沽一带遭清军炮击。

历史上的今天10月18日 革命军 ... 与清军恶战

1911年10月18日革命军...与清军恶战在102年前的今天,1911年10月18日,革命军...与清军恶战。1911年10月18日,武汉军...由姚金镛等率队向刘家庙清军进击。革命军伤亡惨重,不断退却。革命军方稳住阵脚。下午,革命军再次发动进攻,同时伏击满载清军援兵的火车,清军向滠口败退。30日,双方大战,黄兴挺身督战,力不可遏,革命军节节后退,追随熊炳坤的只剩下三四个马弁。31日,革命军在市区阻击清军,敢死队奋勇...敌。

历史上的今天6月17号 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

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在116年前的今天,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大沽炮台。6月15日,300名日军占领塘沽火车站,250名俄、法两国军队占领军粮城火车站。八国联军总司令西摩尔6月17日凌晨2时,10余艘联军舰艇在探照灯的照明下,用大炮轰击大沽炮台。

历史上的今天7月8号 施琅率清军 ... 省

1683年7月8日施琅率清军光复台湾省,台湾省重回中国在333年前的今天,1683年7月8日,施琅率清军光复台湾省,台湾省重回中国。1683年7月8日,施琅率领大型战船300余艘、水兵2万余人以及230余艘中小型战船从福建沿海扬帆起程,发起...省的作战。施琅舰队首先向台湾省岛的屏障澎湖发起进攻,从而拉开了澎湖战役的序幕。

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逝世

1645年5月20日,中国明末政治家、民族英雄史可法逝世。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明福王(弘光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弘光元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尸体不知下落。史可法死后,扬州梅花岭一带有许多号称是史可法的军队,所以当时有史可法未死的说法。此时多尔衮劝降,史可法致《复多尔衮书》拒绝投降。史可法“檄各镇援兵,无一至者”。

清军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天津激战

在117年前的今天,1900年7月1日,清军、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天津激战。2日,马玉昆及张德成分路于河东、紫竹林两处与洋军激战。午后,义和团千余人与大队官军合攻紫竹林,战至傍晚7时方止。下午3时,清军与义和团民再攻紫竹林,张德成亲临指挥,击毙洋兵数十。11日,凌晨3时,义和团及清军猛攻老龙头车站,激战3小时,法军死10人,伤34人;日军死23人,伤60人;英军略有死伤。清军及团民阵亡达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