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异录

关于建窑鹧鸪斑盏烧制年代的探讨

目前国内外研究建窑的专门著作尚不多,其中对建窑鹧鸪斑盏烧造的时间跨度多无评述,因此,做一些探讨就很有意思。本文即试图从史料考证和窑址发掘资料两个方面对建窑鹧鸪斑盏烧制的起止年代做一个初步的探讨,希望能由此而引起专家学者们跟进研究,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关于建窑鹧鸪斑盏的记载最早见于陶谷。

建窑考古发掘的新发现

建窑考古发掘的新发现建窑,自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开始为中外学者所注目。从这次发掘出来的十座龙窑遗址来看,充分得到了证明。在已发表的资料中,宋代龙窑的长度多在五十—八十米左右,尚未发现超过百米者。但在这次建窑发掘中,却意外地发现了两座长达百余米的龙窑,其余也都在八十米以上,在我国窑炉发展史上实为空前的一次发现。

泸县火柴厂从清末到民国,一段值得我们记录民族实业发展史

《资治通鉴》中记载:「”陈宣帝太建九年,齐后妃贫苦,至以卖烛为业。”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的《辍耕录》中的《发烛》条说:「”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熔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粹儿,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史载周建德六年,齐后妃贫者以发烛为生,岂即杭人之所制矣。”文中的发烛就是原始的火柴。但是实际上中国原始火柴发明的时间更早,北宋人陶谷的《清异录》说:「”夜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