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王维简介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摩诘居士王维生平

,汉族,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著名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公元701年,生于蒲州。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三年,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次年迁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为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安史之乱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下狱。

“阳关三叠”的“三叠”是指什么?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琴歌。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的形式广为流传,他的诗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谱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叫“三叠”是因为同一个曲调要反复叠唱三次。琴歌开始加了一句“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句,其余均用王维原诗。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阳关三叠》是什么时候的琴曲?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一首琴歌。《阳关三叠》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目前所见的古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