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世因果教育

佛学问答(四)因果

佛学问答(四)因果问:佛教的“因果律”,似乎与现实相矛盾?第一节之疑,乃未能分清因缘界线之误也。因谓亲因,果指习果,二者之间有一重要枢纽,名之为“缘”。念佛者实为恶因之减损缘,能将恶种子蚀腐,故曰消灭,理非矛盾。

十七、修习因果七教诫发心法

修习因果七教诫发心法母众舍弃自安乐,为利我故受诸苦,数超山海尘数量,我今如何弃彼等?现在以上信三宝、下悲有情的意乐,在尊贵的三宝前,至诚发愿:得暇身必须利他,为能圆满利他必须成佛,因此刻意造作修学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为动机,带领众生一起来净除罪障、集聚资粮,学习与修习因果七教诫发心法,祈能如理思维,真实修行,得到相应,并成就三士道的功德。那么,如何依着因果七教诫而发菩提心呢?

促进和终止因果转化的关键

促进和终止因果转化的关键因果的客观存在让人在有所期待的同时不免也有所忧惧,无始劫来,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种了多少善因,也不知道种了多少恶因。修行会促使因果朝自己有利的方向进行转化是经无数人证实的客观存在。因此,果是形成之后的状态,因和缘才是重点。其次是我们对因和果的对应关系不太明白。这个自净其意的过程除了能使修持者得大解脱外,它前期还能促使善因善缘早结善果,化解或缓解恶因和恶果。

不能不信因果

不能不信因果--星云大师信佛重要,还是信因果重要?但是不信因果、不明因果、不知因果、不顺因果而行,则后果不堪设想。社会人士不懂因果,苦迫交煎,犹可认为愚痴;但有时见到佛教人士也不明因果,迷惑造业,真是感慨无已。我们绝对不能强求喝水可以解饥,进食可以解渴,因为那不合乎“因果”的法则。

因果为儒释圣教之根本说

因果为儒释圣教之根本说因果报应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夫因果报应之言论事实,见于经史者甚多。于系辞传则曰,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非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说乎。是知儒者不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事理,不但有悖佛经,实为逆天命而侮圣人之言。痛念近年刀兵之惨,欲为根本解决,遂与夫人,俱持长斋。

因果教育——地狱篇(1)

结果现世饱尝横死、多病、短命、诸事不顺、心灵痛苦等等不好的花报,而且死后还要自做自受地领受所犯罪业而现的地狱果报。《经律异相》云:“犯邪Y者,男抱铜柱,女卧铁床。”即便此罪消毕,倘有犯其他罪业,再堕其他地狱一一受罪,直至罪业消竟。戟腹地狱《经律异相》云:凡以恶心毒害众生,以刀叉、铁叉、鱼叉刺害水族类,或捕猎禽兽者,受此戟腹罪报。

因果教育—地狱篇(8)

磅称地狱《所起经》云:经商营利,不以道理,欺骗诈取财物,或偷斤减两,短尺欺人。凡造此类罪业,命终堕磅称地狱。炙髓狱《起世经》云:自作或教人焚烧原野,或作密室以火焖死鼠类、蚁穴,乃至以电或蚊香熏蚊子、电蚊子等,均堕此狱。又《因果经》云:医理不通之蒙古大夫替人针炙,误使病情加重者,其死后亦堕此狱。

《印光大师说故事》:因果报应类

>《灵岩故事》,即将《文钞》中所有感应故事,分门别类,汇编成册,以作教理之辅证。>释智随谨记>二○○七年三月《灵岩故事》别序>《印光大师说故事》《灵岩故事》:即印光大师《文钞》中所讲「因果报应、三宝加持、念佛往生」等深有启发之感应事例也。《印光大师文钞》是一部学修之藏书,既有理论的深入阐发,又有事例之大量实证。共收一一四则,大分八类:>一、因果报应类(十四则):因果是佛法根本,通于三世,熟有先后。

认识因果

因果问题,属于佛教的基础理论,也是佛法的核心。所以,弄清因果问题,是学佛的一个重要前提。缘,就是条件,因缘结合,才产生果报。业因果报与生死轮回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小善小恶是六道轮回形成的业因,六道轮回是十善十恶应受的果报。佛菩萨也要受因果规律的制约。因果分为染净两类。种下业因,必受果报,但有早迟的不同。说明这个资本家懂得因果报应。

妙察因果 正信佛教

妙察因果正信佛教佛因一大事因缘现身于世,为的是自利利他,拔擢有情出离生死苦海。现世中有很多人对生活没有正确的信仰与追求,常施躁动之举,就是因为他们尚未如理认识佛教的“因缘所生法”。为此,我们应该再倡我佛谛理,妙察因果,正信观念,提升素质,净化心灵,做社会和平与稳定的维护者。明白此间道理,我们应该正信我佛理念,以入世的行为,做出世的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