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那摩 ... 身成仁 摩诃那摩是迦毗罗卫城的王,同时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兄弟,对佛陀的教法信心至笃。拘萨罗国王毗琉璃王攻陷迦毗罗卫城,开始屠城。摩诃那摩去会见毗琉璃王,请求解救他的人民。穷凶极恶的毗琉璃王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在他潜入池中的时间内,打开城门,允许城民自由逃亡。摩诃那摩潜入水中,城门大开,城民蜂拥而逃。但是,摩诃那摩始终没有浮上来,因为他在水下把自己的头发解开,绑在柳树根上。
在家学佛男众的模范人物 佛法住世,全靠出家僧众的主持和在家信众的护持。在这些信众里面,包括有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商贩、工人、农夫、丐儿等各阶层的人物。现在举出几个比较可做在家信众的模范人物来说:一、博施济贫的须达多须达多是佛世时代印度的一个大富长者,他的财产、商业、贷款,遍于恒河的两岸。
因果不虚恶报惨烈 佛陀家族险遭灭绝 因果不虚恶报惨烈佛陀家族险遭灭绝>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室罗伐悉底国有一个影覆精舍,佛陀曾在此与外道论义,距离影覆精舍不远处有一佛塔,这里曾经是佛陀为了延缓释迦族的灭族之灾,而挡住琉璃王子军队的地方。琉璃王子受辱后,便发恶愿将来当国王后要消灭释迦族。琉璃王因尊重释尊,率军折返。释迦女们虽遭身心痛苦,但不忘感念释尊。琉璃王以为已幸免于难,便在宫中庆祝。
佛陀救国 爱国救国人人有责,即使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他也不例外。有一次,憍萨弥罗国的琉璃王征伐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国势弱难敌大军,这时候,释迦牟尼佛得知了讯息,虽然他已成佛,本应放下政治世事,但为了挽救无辜人民免于战祸,他还是挺身而出。于是,每一次琉璃王的大军要进军征伐迦毗罗卫国时,佛陀就...在必经之路的中央,来阻止大军前进,就这样一次、两次,琉璃王的军队都无功而返。因此,报国爱民应该效法佛陀这样的精神。
迦毘罗城的悲运 佛陀的祖国迦毘罗卫国,因为近邻强大的憍萨弥罗国的兴起,常常威胁其安全。波斯匿王的年龄已八十岁,不久因病死在迦毘罗卫国,释迦族中用王者的葬礼将他厚葬。迦毘罗卫国的悲运就这样的注定而不能避免。当佛陀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认为这是迦毘罗卫国人民共业的果报成熟。琉璃王第四度出军,包围了迦毘罗城。留在迦毘罗城中的人都是一些无勇无谋之人。
因果可转变(一) 当时在安阳的地方,有一位高僧能入定观察因果的事情!安阳的人觉得这样惨重的灾难,不知什么原因,其中必有缘故,就去拜问这位高僧,高僧就对大家说:‘因为安阳的人过去所造的...业,比别的地方多的缘故,所以这次所遭受的刀兵劫灾祸,亦比别的地方利害;可是这个...业的报应,还没有尽,刀兵的灾害还会继续而来,你们安阳的人赶快回心转意戒...,就可减轻将来的恶报。’但是安阳人都不相信这位高僧的话,依然还是大...特...。
神通是万能的吗?遇到这事佛陀也没有办法 >可是,目犍连尊者的神通还不能了解到无尽的业报,他想到要以神通来营救城中的人民。>目犍连尊者经过这件事,才完全觉悟到佛陀所说的因果法则不可违背,就算是有神通,也敌不过业力。这说明神通还是有其极限性,强大的共业及定业是难以改变的。
因果可转变 —— 李炳南 既然不信因果,那么刀兵劫是什么原因,且请你说说看!再一种的看法,是认为国内的野心家,不守本分,扰乱内部治安,叛国造反而起战斗,所以就发生了刀兵劫难。但是当刀兵劫的缘未到前,是有办法挽救的,不过多数人不信刀兵劫的因果,也就爱莫能助了。学人且举古时候,一位有证有得,慈寿禅师的偈来证明,便知刀兵劫的因果丝毫不错。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认为波斯匿王血统不够尊贵,但又怕拒绝他会遭到侵略,于是族中的长者摩诃男提议将他与奴婢所生的十分美丽的女儿,茉利,假装是公主嫁给波斯匿王。但他并未受感动,仍旧下令屠城。随着宇宙的生灭到最后是寿命只有十岁,女子五岁即行嫁娶。所以前人写下了:「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且听屠门夜半声」。
老实念咒、不昧因果 老实念咒、不昧因果我个人从老实持咒里头得到了太多的好处,要想在准提法打下深厚基础,老实念咒。多多的老实念咒,学习金刚念诵,这法嘛,一直修到自己身心有感觉,有感受,那么有感觉、有感受了,你的后座力就强了,如果修了老半天一点消息没有,有时候多少会泄气。我们南老师经常提到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这是整个佛法的一个中心。这个青衣老者说,当时我回答他的:“不落因果。”一切都是三世因果,六道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