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

[专家点评] 清雍正 景德镇窑粉彩梅竹喜鹊纹瓶

[专家点评]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梅竹喜鹊纹瓶这件粉彩瓶高32.7厘米,口径7.2厘米,底径14.1厘米。直口,长颈,扁圆形腹,圈足,外壁粉彩绘梅竹喜鹊图,外底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两只喜鹊悠闲地栖息于花枝间,构成一幅春回大地的风景图卷。喜鹊又称报喜鸟,梅与“眉”谐音,喜鹊登梅有“喜上眉梢”之吉祥喻意。粉彩是清代康熙晚期所创烧的珍贵彩瓷品种之一,雍正时期达到最高峰。此器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专家点评] 清 景德镇窑粉彩书式糊盒

[专家点评]清景德镇窑粉彩书式糊盒清景德镇窑粉彩书式糊盒高4.3厘米、长3.9厘米、宽3.1厘米,藏上海博物馆。糊盒由盖、盒两部分组成,合上如两套线装书状,“书”、“书套”、“骨签”等一应俱全。书套之锦纹亦惟妙惟肖。古人读线装书,纸为手工纸,翻阅多了难免破损,这就需要粘补,粘补需用糨糊,而盛放糨糊之器便应运而生。这件糨糊盒不仅是件实用品,更是一件工艺品,小巧玲珑,惹人喜爱。

[专家点评] 明永乐 景德镇窑青花双系扁瓶

[专家点评]明永乐景德镇窑青花双系扁瓶这件永乐青花双系扁瓶高54厘米,口径6.5厘米。此壶又称卧壶,一面鼓腹,腹中有脐形凸起,一面砂底无釉,中心下凹成脐。小口,直颈,带盖,肩两侧各有一圆环形系,通体青花绘画纹饰,盖顶为条形花瓣,盖墙处绘折枝花卉,颈部上层缠枝花边饰一周,下层为海浪纹饰。此瓶造型奇特,系受当时西亚文化影响的结果,青花呈色浓艳青翠,用进口青料绘制而成。

[专家点评] 元 景德镇窑青花笔格水注

[专家点评]元景德镇窑青花笔格水注元景德镇窑青花笔格水注高8.9厘米,四峰形,峰峦突兀、参差,峰顶有明月、祥云,下塑海浪。左侧为蛙形水注,嘴微启,背有气孔。元以前的笔格往往做成一物二用,除了与水注共体,还见有搁笔、搁墨两用。此器为1987年杭州市出土,现藏浙江省杭州市考古研究所。

[专家点评] 元 景德镇窑青花双兽耳大罐

[专家点评]元景德镇窑青花双兽耳大罐这件珍贵的元青花双兽耳大罐,又称“僧帽盖钮青花罐”。侈口直颈,斜肩鼓腹,肩腹交界处置对称双兽耳,下为矮圈足。青花色泽浓艳,釉面肥厚莹润。青花是一种传统的釉下彩瓷器,是元代景德镇制瓷业的重要成就。此件青花大罐于1973年在安徽蚌埠市东郊曹山明初大将汤和墓出土,是景德镇窑元青花瓷中一件难得的大器。

[专家点评] 清光绪 景德镇窑粉彩八吉祥纹盘

[专家点评]清光绪景德镇窑粉彩八吉祥纹盘清光绪景德镇窑粉彩八吉祥纹盘(底足)这件光绪粉彩八吉祥纹盘高5.5厘米,直径33.8厘米。白釉底上书红彩“大清光绪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盘内壁口沿饰如意云纹,盘壁饰八吉祥图案,其排列顺序为轮、伞、结、螺、花、罐、鱼、幢;盘外壁饰折枝花卉纹;盘心饰缠枝花纹。此类器物在同治朝也有烧制,造型纹饰彩绘均大同小异。这类作品常用于祝寿礼仪。

[专家点评] 明万历 景德镇窑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专家点评]明万历景德镇窑五彩镂空云凤纹瓶明万历景德镇窑五彩镂空云凤纹瓶(细部)这件万历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高49.5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17.2厘米。口部镂空如意头纹一周。叶间相隔蝴蝶花朵各四组。器颈中部环形凸起,上凸雕双狮。狮鼻、眼、耳都为镂空。器腹镂雕九凤,隙地绘云纹。足外墙有锦地镂雕八孔,孔间绘八宝纹。全器装饰集彩绘、浮雕、镂雕于一体,红艳夺目,绚丽异常。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专家点评] 清嘉庆 景德镇窑青花双索耳尊

[专家点评]清嘉庆景德镇窑青花双索耳尊这件嘉庆青花尊,高29.7厘米,腹径19.8厘米。洗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肩部饰双索耳。这种技法通常称为“淡描青花”。淡描青花绘画技法始于明代,清代康、雍、乾三朝和嘉庆、道光两朝均十分流行。此尊青花发色显著不同于乾隆朝,白釉地夹灰泛青,所绘花卉、花蕊较为细腻,器物造型较乾隆朝匀称。

[专家点评] 清光绪 景德镇窑斗彩缠枝莲夹螭龙纹碗

[专家点评]清光绪景德镇窑斗彩缠枝莲夹螭龙纹碗清光绪景德镇窑斗彩缠枝莲夹螭龙纹碗(底足)这件光绪斗彩缠枝莲夹螭龙纹碗,高10厘米,口径21厘米,足径10厘米。外腹遍绘斗彩缠枝莲,五只螭龙作立姿夹于其中。莲花填红彩,枝叶填绿彩,螭龙分别填以淡红彩、黄彩、紫彩。里心饰斗彩莲花纹夹云肩纹。此碗从造型、胎釉面看与康熙器颇有几分相像,不过胎质不及康熙瓷器白润,修胎也略欠精细,应为光绪仿康熙朝器物。

[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十二学士图棒槌瓶

[专家点评]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十二学士图棒槌瓶这件康熙青花棒槌瓶口径12厘米,高47厘米。棒槌瓶又称宝字瓶,以康熙青花为最佳,康熙青花又以人物最好。此瓶盘口,盘口中部内凹,绘蒲纹,是康熙时期典型特征。古玩行内以康熙瓷用墙垛纹为上品,这件装饰有墙垛纹,足见此物确属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