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后中日成为世仇,康梁变法失败为何还逃往日本?

1853年「”黑船事件”后,日本被迫打开国门,这也激励了日本变法图存、学习西方的...,日本派100多名官员到西方学习,促成了「”脱亚入欧”的明治维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船坚炮利的日本战胜了庞然大物的中国,致使中国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自此之后,一批年轻的士子如康有为、梁启超,致力于变法图存,一些洋务派官员如张之洞、陈宝箴等也利用手中的权力,推行实质性的变革,师夷长技以制夷。戊戌年

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至今鲜为人知

在中国历史上,日本曾多次侵略我国。早在明朝时期,倭寇就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兴风作浪,也涌现出了很多像戚继光这样的民族英雄。而日本正式开始入侵应该是从晚清时期的甲午海战算起,也正是因为清朝的腐朽,不仅战败还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后来更是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

她是张作霖的四女儿,却被当成政治工具,献给慈禧太后的贴身侍卫

张作霖的发家史非常励志,他白手起家一步步成为权势滔天的「”东北王”,可谓是经历了千辛万苦。不过政治总是残酷的,张作霖一步步走来,在他还没有足够强大的时候,还是需要付出更多心思与计谋的。就比如说政治家惯用的手段——联姻,张作霖就曾经使用过。张作霖的四女儿张怀卿就沦为张作霖的政治工具,被张作霖献给了慈禧太后的一个贴身侍卫张勋。张勋也算是清末民初时期的风云人物。1884年,参加中法战争,由于他作战英勇,

郭松龄人品能力究竟怎么样?为何有人说他是五虎上将老末?

世人对郭松龄的认识,仅仅停留在郭松龄反奉失败这一件事上。与民族大义相比,张作霖对郭松龄的栽培恩情,只不过是小义。所以,从人品上去贬低郭松龄,认为他是东北军五虎上将最差的,其实是不合适的。那么,从能力上看,郭松龄真的比五虎上将其他几个人差吗?东北军的五虎上将分别是郭松龄、李景林、韩麟春、张宗昌、姜登选。五虎将中,郭松龄与万人迷姜登选一向关系不好,而姜登选和韩麟春关系较好。

他辅佐张作霖成海陆空大元帅,逝后胡适说:此人不死东北必不会失

文/徐永超民国时期的大军阀张作霖手下有着这样一位被称为"小诸葛亮"的能人,他辅佐张作霖成为海陆空大元帅,他死后,胡适说:曾说"此人若不死,东北必不会如此轻易失掉。当时,袁世凯迫于各方压力,不得不取消帝制。张作霖得知消息后,一方面假意派人护送,一方面马上让人把消息通知给冯德麟。张作霖得知后大为恼火,找了个理由撤销了杨宇霆的参谋长职务。当晚7时许,杨宇霆以妨碍新政,阻挠统一的罪名,被当场枪决。

002篇 丧权辱国大清朝也是个列强!?(下)

吉姆老师上回书道,大清虽经历两次...战争的惨败,但仍保存着一丝世界强国的颜面。在朝廷内,西太后慈禧和她的绯闻男友——恭亲王奕,大力支持学习西洋先进器物。地方上的一些实力派汉族地主,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身体力行,创办了诸多近代化的工业工厂。至于怎么评价这波洋务运动,那就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课本上很详细的东西,吉姆老师此处便不再多言。

郭松龄本来和冯玉祥约好一起反奉,为何郭起兵了冯却按兵不动?

郭松龄本来和冯玉祥约好,一起反奉,攻打张作霖。可为什么,当郭松龄带着7万人马气势汹汹...向奉天的时候,有30万人马的冯玉祥却按兵不动。最终导致郭松龄兵败身亡。冯玉祥为什么不守约定呢?郭松龄年少时,家乡成了俄日战争区。运动失败后,郭松龄不得不再次撤回东北。

南北大侠杜心武:当过孙中山保镖,挑战少林高僧,教过张作霖武功

关于杜心武的事迹有很多传说,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单挑少林寺,在中国武学历史上,少林寺被誉为泰山北斗,拥有很厉害的武功,在1912年杜心武去少林寺与净空法师切磋武术,最后大胜而归,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杜心武让弟子去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在期间还认识了张作霖,张作霖也是习武爱好者,非常佩服武林高手,于是向杜心武学习武功,杜心武也没藏私,教了他不少绝招,1953年杜心武病逝于长沙,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