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

画国画是养生良方吗?让数据告诉你答案

一般中国人都有这个印象——画国画可以修身养性,延年益寿,这个观点有没有依据呢?关于中国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但是皇帝作为全国最有权势的人,享受的也是最好的医疗和生活条件,他们的寿命应该具备足够的说服力了。聪明的古代中国人发现了一个从烦恼现实中超脱出来的良方——画。

近代中国画家中谁的画最霸气?非他莫属了

要说近代中国画家中,谁的画最霸气,非潘天寿莫属了!潘天寿,字:大颐,号:寿者,浙江宁海县人,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擅画花鸟、山水,兼善指画,亦能书法、诗词、篆刻。曾任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联...,中国美协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等职。他的儿子潘公凯曾任中国美院,中央美院两大最高美院的院长,是一位美术理论家和花鸟画家。

[专家点评] 近现代石鲁 华岳雄秀

[专家点评]近现代石鲁华岳雄秀前不久在杭州西湖美术馆看了石鲁的一个画展,其中不少作品是未完成稿和小稿,因这些稿子带有探索的意味,有的还不十分成熟,但有的却十分精彩。有些画家在石鲁作品的某些方面学习、发展,也成了名家。由此我们更可知石鲁的绘画是一座丰富宝藏,可供有心人挖掘、利用。石鲁的画也有两极,其精品极精,而随意应付之作似太随意。“华岳雄秀”是件精品,无论是从笔墨及构图、气势上讲都是如此。

潘天寿的书法艺术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随着对潘天寿先生研究的深入,他的书法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确实,骨力是潘天寿先生艺术中最典型的本质与灵魂。潘天寿先生作为一位杰出的画家,对书法作品的视觉及形式的重视自是顺理成章的事。关于形式美,我们不妨结合潘天寿先生的题跋艺术一同来探讨。

“大石斋”里一“药翁”

“大石斋”里一“药翁”唐云生于杭州市一条名叫忠肃古里的街旁一座普通院落里。因他生于农历七月初六,即俗称“七巧节”的前一天,所取奶名叫“阿巧”。关于“大石斋”,有一种说法是唐云在抗战时期,举家迁居浙江富阳的岳家,住在大石山,他有诗写到:“乱点墨浓江上树,轻描淡写水中山。富春南岸三年住,积想无端下笔顽。”唐云署名,常用“老药”、“药翁”,有人说是因为唐云早些年常生病,取“药罐头”之意。

“百身何赎”—陈少梅的早逝与早熟

“百身何赎”—陈少梅的早逝与早熟明董其昌在《容台别集·画旨》中将绘画分为南北二宗,并列举了历史上的一些画家和流派,且有崇“南”贬“北”的意思。近现代由于文化思潮及时尚的诸多原因,“北宗”势微,更不用说有多少杰出画家了,但陈少梅的出现,给这一疑问划上了句号。陈少梅十几岁时随父亲来到北京,15岁加入了金北楼先生主持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并拜其为师。1930年湖社在天津举办画展,陈少梅的作品备受瞩目。

浅谈中国山水绘画的演变与发展

浅谈中国山水绘画的演变与发展中国人对山水有着宗教一样的崇拜与敬畏,一切神灵皆隐于山水之中。可以说,中国的山水画,是在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玄学风气中形成的,艺术家们简谈、玄远的美感、艺术观,奠定了一千五百多年来中国山水画的基本趋向,使中国绘画在世界上成一独立的体系。而黄公望是元代最负盛名的山水画家,被称为元四家之冠。此画后来被誉为山水画的典范。明代为中国山水画最为鼎盛的时期。

浅谈 | 宋代花鸟画的历程 · 对当代中国画学术的影响

导读宋代绘画是在中国宋代期间的绘画作品,中国宋朝延续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宋佚名山水图24.8x27宋佚名山水图页21x23宋代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行列,与更多的群众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

慈禧太后的专职代笔男画师,画宫廷画40年,却少人知

慈禧作为一代太后,纵横政坛四五十年,没有对手,绝对是孤独寂寞冷。如在书画方面,流传有慈禧题名的书画作品不胜枚举。可惜,经过相关人士研究,慈禧流传下来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伪作。慈禧的一大代笔人物是女画家缪嘉蕙。她以一幅《秋韵深远》令慈禧艳羨而收入宫中做专职画师。

揭秘中国书画造假基地

有一条成语叫「”洛阳纸贵”,说的是西晋太康年间,著名文学家左思创作了一部名篇——《三都赋》,当时在京城洛阳受到文人们的空前追捧。由于竞相传抄的人太多,几日之内使得洛阳城里的纸张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一月后竟倾销一空……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洛阳纸贵”的典故只能永远成为中国文坛上一段怀古佳话。商业化时代的不期而遇,使得国人难逃金属魅力的诱惑,从「”洛阳纸贵”到「”洛